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性質比較特殊的審計,對其風險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筆者就該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經濟責任審計的特殊性質要求嚴格控制審計風險。經濟責任審計是隨著政治、經濟體制和干部制度的改革不斷深化,在實踐中逐步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性質比較特殊的審計。與其他審計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一是審計的對象和目的不同。其他審計的審計對象是被審計單位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經濟活動,審計目的是就其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評價。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審計的目的是通過審查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確定法定代表人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二是審計結果的應用不同。其他類別的審計結果一般只為被審計單位和其經濟主管部門所關注,而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為多方面所關注、所運用,主要是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等部門,與被審計者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這就決定了經濟責任審計行為必然帶有較高的審計風險,要求審計機關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審計風險。
二、從審計機關內部出起,制定科學的風險防范體系。經濟責任審計的高風險性,要求審計機關要嚴格控制檢查風險。首先,要加強審計機關的內部建設,按照審計規(guī)范的要求,根據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健全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從審計項目的立項開始,到組織實施、最終審定、報出結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嚴格細致的制度規(guī)定,狠抓審計執(zhí)法責任制和審計過錯追究制度的落實,使審計人員從思想上樹立執(zhí)法意識和風險意識,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審計行為。其次,切實抓好審計機關的“人、法、技”建設。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努力鉆研業(yè)務,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再次,制定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考核標準和操作規(guī)程。根據中國審計規(guī)范的要求結合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設置控制點:一是審前準備質量控制。其中的關鍵控制點是審前調查、制定方案和下達審計通知書;二是審計實施質量控制。其中對貨幣資金、有份證券、財產物資、往來款項、損益計算、關聯(lián)單位及交易的審計及其形成的證明材料和工作底稿是關鍵控制點;三是審計報告質量控制。關鍵控制點為報告的內容是否全面、詳實,要素是否齊全,對問題的表述是否清楚,定性是否恰當;四是審計終結質量控制。控制的關鍵點是審計意見書中的審計評價,意見書、決定中對問題處理、處罰的法規(guī)依據以及具備的相關要素。由于企業(yè)和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核算的側重點不同,應分別制定各自的操作規(guī)程,把審計目標,審計內容、方法、步驟
盡可能予以細化、標準化,使審計時有參照的標準,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道路,將檢查風險降到最低。
三、通過嚴格細致的專業(yè)判斷評估,確定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固有風險是假定不存在相關內部控制時,某一賬戶或交易類別單獨或連同其他賬戶、交易類別產生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它獨立地存在于審計過程之外,與被審計單位自身生產經營特點、業(yè)務性質、人員素質等有關。作為審計風險的一個子風險,它是一種難以計量的審計風險,需要借助于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判斷。首先,要分析與報表層次有關的固有風險,主要包括:1、管理人員的品行和能力。如果管理人員主觀上不愿意或沒有能力設置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以防范錯誤的發(fā)生,固有風險就會增加,管理人員誠信度越高,固有風險就越?。幌喾?,固有風險就會越大。管理人員的閱歷、經驗越豐富,素質和能力越高,固有風險越??;相反,固有風險就越大。2、財會人員變動情況。財會隊伍素質高、人員穩(wěn)定,就會降低固有風險;反之,就會增加固有風險。3、業(yè)務及會計的復雜程度。業(yè)務活動復雜、流轉環(huán)節(jié)多,分支機構多,會計核算容易出現差錯,固有風險就會增加。4、被審計單位執(zhí)行財經法規(guī)的歷史情況。遵紀守法的單位固有風險就??;反之,就大。其次,要分析與賬戶或交易有關的固有風險。分析時應考慮以下因素:1、容易產生錯報的會計報表項目,這類項目的固有風險一般較大。2、需要利用專家工作結果予以佐證的重要交易和事項的復雜程度。如需要土建工程專家監(jiān)測的隱蔽工程施工,需要專家鑒定的具有很高不確定性交易或事項,其固有風險通常較大。3、確定賬戶金額時,需要運用估計和判斷的固有風險較大。4、容易受損失或被挪用的資產,如現金、存貨等,固有風險較大。5、會計期內,尤其是臨近會計期末發(fā)生的異常和復雜交易,通常蘊涵著較大的固定風險。經過上述分析后,審計人員應當運用專業(yè)判斷,大致估量報表層次及每個項目的固有風險。
控制風險是指某一賬戶或類別單獨或連同其他賬戶、交易類別產生錯報或漏報,而未被內部控制防止、發(fā)現或糾正的可能性。控制風險的評估,一般從控制環(huán)境的評估開始。如果被審計單位的管理當局對內部控制缺乏起碼的認識,可將控制風險假定為最大,如果認為管理當局對內部控制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則可進一步考慮控制環(huán)境中其他要素及會計系統(tǒng)的控制程序。對這些內部控制的評估,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健全性評價。一要分析內部控制的關鍵點是否都建立了強有力的內部控制;二要分析內部控制是否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2、有效性評價。主要是分析內部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效,有無不必要的控制;有無把一般控制點作為關鍵部位;控制職能是否劃分清楚;人員間的分工和牽制是否恰當等等。如果認為內部控制正常,可以作為實質性測試抽查的依據,即可進行符合性測試,通過測試,對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系統(tǒng)作出總體評價。一般而言,內部控制健全、合理,且在測試檢查有關業(yè)務活動時未發(fā)生任何差錯或僅發(fā)現極少的差錯,控制風險就??;內部控制比較健全、合理,但還有一定缺陷,且在測試檢查有關業(yè)務活動時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差錯,控制風險為中等;雖設計了良好的內部控制,但在測試檢查有關業(yè)務時,差錯的發(fā)生非常頻繁,差錯發(fā)生率很高,則控制風險就大。審計人員應根據評估測試認定的控制風險,確定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把審計風險降到最低,使經濟責任審計的生命力越來越強。
上一篇:黨政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機制研究
下一篇:談效益審計目標及其實現途徑
Copyright © 2000 - 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