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內出現了不少介紹實證會計理論的文章,也有人運用國外的數學模型驗證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這對彌補規(guī)范研究的不足,進一步推動我國會計研究的發(fā)展,無疑有著重要意義。本文試圖從整體上分析西方實證會計理論的基石-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在實證會計理論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間的關系,進而指出我國實證會計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促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實證會計研究的發(fā)展拋磚引玉。
一、有效市場假說與資本資產計價模型是實證會計理論的基石
實證會計理論作為一個學術流派奠立于1986年,以瓦茲和齊默爾曼的合著《實證會計理論》一書的出版為標志。實證會計研究的宗旨是解釋現行的會計和審計實務并對未來的會計和審計實務作出預測,其研究重心是會計選擇行為。圍繞這個重心,實證會計理論涵蓋如下領域:(1)有效市場假說(EMH)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CAPM)。該領域主要研究EMH和CAPM的確立對實證會計研究的意義。(2)會計收益與股票價格。該領域研究在有效市場假說下會計收益與股票價格的關系。(3)競爭性假說的辨識。該領域研究與有效市場假說相競爭的機械性假說。(4)會計數據、破產與風險。該領域研究有關會計收益與破產及風險間的關系,它是在前述(1)(2)(3)部分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的。(5)收益預測。該領域研究有關會計收益的時間序列特性的證據。對該領域的研究,必然應用了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6)信息披露管制理論。該領域研究對公司信息揭示進行管制的理由所在。研究表明,實際上不存在對公司信息揭示進行管制的明顯理由。管制是基于相對成本與效益的經驗性問題。有效市場假說依然是該部分必要的研究前提。(7)訂約程序。該領域研究會計在企業(yè)及其經理人員的訂約中的作用。研究中也必須運用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8)報酬方案、債務契約與會計程序。該領域研究會計程序對報酬方案、債務契約的影響。在給定市場有效的前提下,結合運用資本資產計價模型所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會計程序上的變更可能會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9)會計與政治程序。該領域研究政治活動對管理人員選擇會計程序的影響。(10)會計選擇的實證性檢驗。該領域研究對各種有關會計選擇行為的驗證。(11)股票價格的檢驗理論。該領域研究強制性會計程序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研究過程中運用的主要分析工具依然是資本資產計價模型。(12)契約理論在審計中的作用。該領域研究契約理論對會計和審計實務的解釋。
分析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領域,我們可以看出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邏輯是:首先驗證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在市場有效的前提下,分析各種與會計程序選擇有關的因素,尋求影響會計程序選擇的相關變量,然后分析促成這些變量發(fā)生變動的原因,進而達到解釋和預測會計和審計實務的目的。如果市場是無效的,則會計收益與代表公司價值的股票價格的相關性就無法考證,從而也就無法考證影響會計收益的各種會計程序選擇發(fā)生的真正原因。換言之,沒有有效市場假說,實證會計研究就成為無本之木。而沒有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就無法對有效市場假說進行驗證。因此,是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奠立了實證會計理論。實證會計理論的基石就是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從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的現狀看,普遍地強調對有效市場假說的介紹和對它的三種效應的驗證,而忽視了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在實證會計研究中的作用。其實,自實證會計理論形成之時,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就相輔相成地成為實證會計理論的基石。在研究中割裂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只注重對有效市場假說的研究和驗證,實質上是走入了誤區(qū)。資本資產計價模型確認期望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而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檢驗,就是尋求背離已被模型確認的上述關系的狀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這種狀況,則市場無效;反之,市場有效。由此可以看出,CAPM的正確與否,決定著對EMH驗證的成敗。
二、有效市場假說與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出現時的理論研究背景
有效市場假說(EMH) 由尤金。法瑪(EugeneFama)提出于1970年,后成為理財學中的著名假說。根據法瑪的定義,有效市場是滿足如下條件的證券市場:(1)投資者都利用可獲得的信息力圖獲得更高報酬;(2)證券價格對新的市場信息的反應迅速而準確,證券價格能完全反應全部信息;(3)市場競爭使證券價格從舊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而與新信息相應的價格變動是相互獨立的或稱隨機的。因此,有效市場假說又稱隨機漫步理論。根據有效市場假說,在有效市場中不存在非正常收益。評估市場有效性的分析方法分為兩大類:(1)將實際收益率與在假設市場是有效的條件下應有的收益率進行比較;(2)進行模擬交易戰(zhàn)略的測試,觀察這些戰(zhàn)略能否提供超額收益。在有效市場假設下,運用資本資產計價模型(CAPM)和隨機游走模型(TheRandom-WalkModel)(我國的研究者多用隨機游走模型)得出應有收益率,再用此收益率測試觀察到的收益率的波動是否符合有效市場假說。然而,這些測試均為“雙重測試”,既對市場有效性測試,又對模型本身測試。這種對觀察到的已實現收益率和統(tǒng)計測試的方法稱為“間接測試法”。與此相對應,依據一組市場數據采用某種交易戰(zhàn)略來觀察能否產生超額收益的方法稱為“直接測試法”。
資本資產計價模型(CAPM)最初是由夏晉(Sharp)、特雷納(Trenor)和林特納(Linter)在6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對風險如何定價和度量的均衡理論。其根本作用在于確認期望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揭示市場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通常記為:E(Rj)=RF+〔E(RM)-RF〕βj式中:E (Rj)—第j項風險資產的預期收益率RF—無風險資產收益率E(RM)—市場組合資產的預期收益率βj—COV(Rj,RM)/VAR(RM)=第j項資產不可分散風險的量度
該模型建立在如下假定的基礎上:(1)市場是由理性而厭惡風險的、力圖使其預期消費效用最大化的投資者組成。這些投資者用標準差來度量資產組合的風險和收益。該假設提供了風險度量的尺度(如β值)。(2)所有投資者在進行其投資決策時,都有一個普通的時間期間(如一個月、一年等)。該假設使得對預期收益的計量結果具有意義。(3)所有投資者可以免費獲取信息,具有完全一致的市場期望。在不同的系統(tǒng)性風險中,投資者之所以選擇不同的投資組合,是因為他們對風險的偏好不同。(4)市場是完善的。即不存在能左右市場的投資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和差別稅收;所有資產可無限分割。(5)存在著一種無風險資產,所有投資者均能以無風險利率RF進行借貸。
隨機游走模型的假設前提就是有效市場假說,該模型的作用于揭示市場收益分布是否呈隨機狀,本質上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沒有區(qū)別。其在實證會計研究中的意義遠不如資本計價模型,所以本文不予細述。
有效市場假說萌芽于本世紀50年代初。當時的美國,由于股份公司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強大,證券投資尤其是股票投資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工具之一, 市場對投資分析工具和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迫使理財學家和會計學家創(chuàng)建新的理論來滿足現實需求。當時美國的電子計算機軟硬件的水平,已經足以滿足經濟分析專家的應用需求。而美國證券價格研究中心(CRSP)所建立的大型計算機數據庫也促進了對分析過程中形成的假設進行試驗性驗證。主客觀條件的具備,促成了對股票價格性態(tài)以及信息披露與股票價格關系的研究。當時的喬爾。迪安、莫迪利亞尼及米勒等人通過應用經濟分析來解決理財問題,有力地促進了理財理論的發(fā)展。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創(chuàng)建了定量描述股票價格和風險關系的理論模型CAPM.為了限定模型的應用環(huán)境,隨后又創(chuàng)建了EMH.與此相關聯是,這段時期也是美國會計理論發(fā)展的黃金時期。1957年,面對來自各界對會計理論研究現狀(注重具體方法的研究)的批評,美國會計師協會會長阿爾文。R.詹寧斯(AlvinR.Jennings)提出應重視會計概念,并將重心從應用研究轉向基礎研究,從而推動了會計理論研究的深化。研究重心的轉移,使得建立和承認一套統(tǒng)一的會計理論體系尤為重要,而非以往對具體方法的強調。作為提倡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的代表人物,1955年和1957年,R.J錢伯斯(R.J.Chambers)和理查德。馬德斯切(RichardMattessich)分別在《會計研究》雜志上著文,試圖建立一種比以前具有更大內聚力和適用性的會計假設和原則為基礎的會計理論整體結構。事實上,在確立會計原則之前,錢伯斯和馬德斯切分別在三個方面對當時的理論提出了批評:(1) 它們沒有邏輯的一致性:(2)它們缺乏普及性;(3)它們的結論是不可檢驗的。而后他們于1964—1967年間又分別在不同的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了更進一步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假設實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就連它的有效性也建立在一個推理嚴密的驗證基礎上。為此應敞開對會計理論檢驗的大門。他們認為應存在是接受或否認會計理論的標準,理論應能接受其提出者以外的人的嚴格檢驗?;蛘?,至少應將可檢驗的假設與價值判斷和定義區(qū)別開來。檢驗意味著保證理論與其所有可能的后果保持相符。假設不應被作為基礎的全部會計原則和規(guī)則中的任何一個駁倒,每條原則都應與所有的假設和規(guī)則保持一致。而且,還可以通過判斷使用某一規(guī)則的長期收效是否大于使用它所付出的代價,是否不亞于使用另一準則的好處,相互對照著對規(guī)則加以檢驗。上述觀點可謂開實證會計理論思想之先河。這些觀點已經涉及后來的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重心—會計選擇行為,而當時的規(guī)范會計理論不能為會計選擇行為的研究提供理論前提。恰逢其時,理財理論中的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的創(chuàng)立,為實證會計理論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先導。這樣實證會計研究者就自然地在研究中引入了EMH和CAPM.可以說,如果沒有會計選擇行為,實證會計研究就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證券市場是世界各國配置社會資源的重要樞紐,會計信息披露對證券市場信息需求的滿足程度成為衡量會計信息披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研究會計選擇行為對證券市場價格(主要是股票價格)的影響正是揭示會計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徑。60年代早期,會計研究中普遍地隱含這樣的假說,即會計報告是獲取公司信息的唯一來源。由于經營者具有選擇會計程序的靈活性,在上述假說下,經營者能夠隨心所欲地報告公司經營業(yè)績從而欺詐市場。通過夸大報告收益,經營者就可以抬高公司股票的價值,這樣股票市場不僅無法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公司加以區(qū)分,而且無法對這些不同的股票進行合理定價。如此,會計收益就不是計量公司價值變化并使股票價格成為資源配置的正確信號,這無疑是說明會計收益對股票市場的資源配置沒有意義。進一步可以推論當時的會計規(guī)范體系毫無價值可言。因為對于股票市場而言,會計收益是一個會計循環(huán)的最有意義的結果。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唯一來源”假設不成立,如果會計收益和股票價格之間存在著實證性聯系(研究結果也表明存在這種聯系),那么即使不是按照經濟學定義的收益進行計量的會計收益仍將是十分有用的。這說明會計收益的披露對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是有意義的。它駁斥了當時甚囂塵上的會計收益無用論,維護了當時會計規(guī)范體系在證券市場中的地位,從而也顯示了實證會計研究的意義,促進了實證會計研究的發(fā)展。
三、有效市場假說與資本資產計價模型所面臨的挑戰(zhàn)
眾所周知,實證會計理論將有效市場分為三種形態(tài),即,弱勢有效市場、次強勢有效市場和強勢有效市場。對市場有效性的檢驗,就是驗證上述三種形態(tài)之一是否存在。然而,假說與模型都有其賴以成立的前提條件,EMH隱含的前提是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無交易成本及所有信息都會很快被市場參與者領悟并立刻反映到市場價格之中。運用CAPM的幾個前提條件如前文所述。由于存在嚴格的理論前提限定,而現實經濟千變萬化,紛繁復雜,結果,假說和模型在解釋和預測現實經濟問題時,有時就給人以捉襟見肘之感。時至今日,EMH和CAPM已面臨如下悖例:(1)一月效應。1976年,有人研究表明,一月份的股票收益率是一年中最高的,至少是其它月份的股票收益率的兩倍。不僅如此,通常情況下,夏季和秋季的股票收益率要比春季和冬季的股票收益率要低得多。根據EMH,一年中的各個月份的股票收益率應大體一致。顯然,一月效應悖離了EMH.(2)交易周的日效應。研究者發(fā)現,在美國股市上,星期一的平均收益率常為負數,而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收益率則為正數。該現象在英國、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股市也存在。此外,人們還注意到節(jié)日效應,即節(jié)前的幾天收益率特別高,而節(jié)后的收益率一般較低,僅僅當節(jié)后恰逢周末時會變高。該效應的存在意味著投資者依靠定時購買可以賺取超額利潤。如此,交易周的日效應表明次強式EMH或CAPM中兩者之一是錯誤的,或者兩者都是錯誤的。如果CAPM是對市場風險和收益關系的正確計量,那么,EMH就一定是錯誤的。因為,交易周的日效應表明市場價格不能夠正確地調整以反映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如果EMH是正確的,則CAPM必定錯誤。因為,一定存在另外的風險因素沒有被CAMP發(fā)現,或者說運用CAPM無法界定該情形下的市場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也有可能是EMH和CAPM都錯,因而用EMH和CAPM無法解釋交易周的日效應的存在。(3)星期五—13號效應。在美國,這種可怕的效應發(fā)現于1987年,它意味著每年中的13號并且是星期五的這一天,對投資者而言是個災難日。事實上,每年中的13號且為星期五的這些天的年平均收益率為-36%,這一年中的其它星期五的年平均收益率為正的+43%以上。盡管每年中的13號且為星期五的天數不超過3天,但該效應確是EMH或CAPM的有力的反證。(4)市場的過度反應。80年代中期的美國,財務研究者發(fā)現,在對EMH驗證期間,證券價格波動幅度很大,一些投資者朝賺金山,暮為乞丐。這說明市場可以操縱和欺騙。這種現象明顯與有效市場假說不符。在此后的觀察中,類似的現象亦屢見不鮮。(5)投機泡沫。證券市場的過度投機使得某一證券價格極度偏離其價值的案例,在各國證券市場屢有發(fā)生。這種現實的存在,不能不說是對EMH和CAPM的一大諷刺。由于上述悖例的存在,導致了人們對EMH和CAPM的日趨強烈的批評。1987年10月15日到19日,美國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劇烈下降。對此,耶魯大學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托賓曾言:“不存在任何明顯的能夠使股票的價值(或價格在這4天的日子里)出現30%的差別的因素?!庇行袌鰧<以诖伺u 前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四、對我國實證會計研究的思考
近年來,我國的實證會計理論研究在會計理論界似成燎原之勢,目前已有較多的文章在介紹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而且也有少部分研究人員嘗試性地進行了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檢驗。甚至已有結論表明我國的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已呈次強式。考察我國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現狀,我們會有如下發(fā)現:(1)較多的人士注重實證會計方法論的探討,其中也比較了規(guī)范與實證研究方法的區(qū)別。(2)過分強調EMH的介紹或對EMH的檢驗,普遍忽視對CAPM的考察和研究。(3)在驗證我國市場有效性的過程中,普遍地缺乏對EMH和CAPM的運用前提的考證和分析。上述第一點是理論研究必須注重而且應該提倡的。而后兩點如果不加以關注和引導,就必然將我國的實證會計理論研究導入歧途。
進行任何一項研究,首先應該明確其目的為何,否則研究就會迷失方向。如前所述,實證會計研究的重心是會計選擇行為, 其目的在于解釋和預測會計和審計實務。從更直接的意義上說,其目的就是解釋現行會計準則賴以存在的理由和作用,預測未來會計準則制定的走向。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為了研究證券市場的會計選擇行為,實證會計理論引入了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對會計研究的根本意義在于:(1)如果市場是無效的,則需強化市場博弈規(guī)則的建立和完善,現行會計準則有可能面臨體系性變革或被完全廢棄的危機。(2)如果市場是弱式有效的,則市場博弈規(guī)則需要完善,現行會計準則體系有修改的必要。(3)如果市場是次強式有效的,則市場博弈規(guī)則基本完善,現行會計準則體系基本符合市場需求,但仍然存在對內幕信息披露進行規(guī)范的必要。 (4)如果市場是強式有效的,則市場博弈規(guī)則十分完善,現行會計準則已滿足市場需求。當然,實證會計研究中,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檢驗,決不是研究的終結,而恰恰是研究的開始。次強式有效市場的存在,對于理財學的意義在于:依靠所有公開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分析,無法賺取非正?;貓?。而對于會計研究的意義卻不只如此,它只是給有關會計選擇行為的研究提供了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實證會計研究中存在繞著EMH打圈而不再深入的現象。
正如本文的第二部分所述,在間接測試法下對EMH的驗證,離不開對EMH應用前提的分析,更離不開對CAPM應用前提的分析和對CAPM本身的驗證。首先, 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股票市場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本中,國有股和法人股占較大比重,而國有股和法人股目前還不參與二級市場的流通,并沒有做到同股同權。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市場,因此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驗證,其實又隱含了一個前提,即所驗證的市場是一個大大縮小了的不含國有股和法人股的市場。關于國有股和法人股交易市場的有效性及其對會計選擇行為的反應和影響,需要特別研究。因此,目前一些研究者以對社會流通股價格變動的研究得出深圳和上海證券市場有效性的相關結論不能作為以后對我國會計選擇行為進一步研究的前提。其次,考慮到CAPM和EMH所面臨的挑戰(zhàn),研究中不能簡單地照搬西方的研究結論。一是因為至目前為止,盡管實證會計已成為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fā)達國家會計研究的主流學派,但是,實證會計學派的精英們尚不能解決CAPM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以及樣本聚集問題,對于EMH所面臨的批評,精英們也沒有給出讓人滿意的解釋。而美國市場出現的有效市場的悖例,我國市場上也有類似的情形,更為嚴重的是,我國證券市場的政策性效應十分明顯,非會計性信息對市場的影響較大。二是因為目前我國的會計監(jiān)督機制尚不完善。由于各種非會計規(guī)范因素的影響,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數據有相當程度的失真,大大影響了統(tǒng)計樣本的可信度。這是我國實證會計研究應注意的問題。再次,會計研究絕不是數理統(tǒng)計,而只能在必要時以數理統(tǒng)計為手段來達到會計研究的目的?,F在看來,美國實證會計研究鉆入了數學牛角尖,過多地運用數學模型來解釋和預測現實的會計問題。這種現象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由美國經濟學研究評價標準的大氣候所至。當今美國有名的經濟刊物常以是否運用數學來描述、解釋和預測經濟現象作為刊用與否的重要標準。受功利主義的驅使,經濟學研究中過多地運用數學模型,甚至濫用數學模型。由于確立模型時嚴格的條件限制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難以符合,模型的運用結果自然難以讓人心悅誠服。所以有人批評經濟學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在玩數學游戲。會計的實證研究目的在于以規(guī)范研究結果為前提(如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驗證規(guī)范研究結果的正確性,進而解釋和預測會計、審計實務。任何背離這個初衷的實證會計研究,必將是故弄玄虛。鑒于此,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不能照搬國外的研究方法,而應更多地根據我國的國情,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實證會計研究方法。最后,當前我國實證會計研究應該側重于市場對會計信息需求的研究,我國現行的會計規(guī)范體系制定當初,過多地考慮了政府需求,忽視了其它需求。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就應該也必須重視政府需求之外的其它需求,而關于市場需求,過去少有涉及,這是我國實證會計研究應該負擔的責任,也正是其作用能夠充分發(fā)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