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兩會”代表、委員中,企業(yè)家是一個很受社會關注的群體。每年“兩會”,他們都會帶來大量提案,在改善我國經濟環(huán)境,推動國家進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兩會”,企業(yè)家代表、委員們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新思維呢?本期《新財經》刊發(fā)了對全國人大代表、海信團董事長周厚健采訪和全國人大代表、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全國人大代表、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在兩會中的提案。通過提案,我們可以看到,企業(yè)家代表的關注視野已經超越了企業(yè)自身,在更大的界面上進行著更有意義的思考。
“關注民生”是今年“兩會”的一個突出特點,參會代表、委員們的許多提案,在會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也引發(fā)了無數(shù)網民在網上參與討論,我們將在網站上刊出“兩會”代表、委員們的相關提案,對提案中的熱點話題與讀者進行交流和討論,希望得到讀者們的關注和支持。
中國大城市交通嚴重擁堵的情況已經成了社會問題。北京、上海的交通狀況已經連續(xù)幾年成為“兩會”最受關注的問題。2006年,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新車市場,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接近2200萬輛。2008年北京奧運會日益臨近,如何確保奧運會期間的交通暢通,成為各界廣泛關注和討論的話題。在今年“兩會”上,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建議,應該用軟投資改善交通環(huán)境。他認為,大城市的交通問題解決之道不僅在于“建”,更重要的在于“管”和“控”。
由于工作需要,周厚健經常出國考察,對歐洲一些國家的交通狀況有親身感受。他表示,“在國內,加大投資、拓展道路寬度、增加道路里程成了各級政府改善交通方面最大的財政預算。其實,到國外看看,車均占有道路面積未必比中國高。但為什么交通效率比中國好?”
周厚健認為,一是國民的交通秩序意識好,司機既守規(guī)更守法。因此,國民教育很重要。二是那些城市都有一套看不見的智能指揮控制系統(tǒng)——智能交通系統(tǒng)(簡稱ITS),可以將先進的信息、電子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以及網絡等技術有效、綜合地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建立起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fā)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交通運輸綜合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也就是說,在不改變道路的前提下,采用科學的信息化手段,調劑不同地區(qū)的車流,使之達到均衡,減少擁堵。
“我國在改變交通的觀念上要改變。修馬路是改善,老百姓看得見;智能化也是改善,解決了實際的交通問題,老百姓更看得見。”周厚健建議,加大軟投資力度、加強智能交通投資與建設能更有效地提高解決交通問題的投入產出比,是更為務實和最經濟的投資。
據(jù)了解,海信作為國內智能交通的先驅,不僅成功中標北京數(shù)字奧運工程智能交通項目,其自主開發(fā)的信號機產品在北京更是占據(jù)近半壁江山。不久前,海信又成功中標北京、上海、青島等多個智能交通項目,并成為國家“十一五”973項目——《大城市交通擁堵瓶頸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成員。“海信的經驗表明,國產品牌已經具備了解決這一復雜項目的能力。”周厚健說。
自“占領”青島后,近幾年海信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又走出山東、走向全國。目前,僅北京,海信就有三個在建的智能交通項目。在福州、廈門,海信已經占據(jù)交通信號系統(tǒng)的主導地位。除此之外,海信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公交調度系統(tǒng)還在上海、深圳、沈陽、中山、柳州、呼和浩特等城市得到廣泛應用。
短短一年的時間里,海信接連在奧運會這樣的國際項目中中標,迅速引爆智能交通市場。
周厚健認為:“這是技術、市場力量積蓄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我們已經掌握了智能交通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我們對中國的交通情況更了解,所以,比國外產品更適應中國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
盡管目前國內該市場容量僅為10億元,但周厚健對于其增長至數(shù)百億元規(guī)模的前景相當樂觀。
2002年以來,海信率先在智能交通領域進行人才、技術儲備,并以5名博士為技術帶頭人成立了ITS研發(fā)中心。幾年的摸爬滾打,讓周厚健對智能交通領域的發(fā)展有著很深的感受:作為智能交通項目的最終用戶,政府態(tài)度十分關鍵。如果政府永遠選擇國外大品牌,不給民族企業(yè)機會,產品不經過市場錘煉,就很難成熟。政府采購等于在培育一個企業(yè)或者產業(yè)。企業(yè)成熟了,就能到國外去打拼市場,這對民族工業(yè)發(fā)展也是一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