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赴海外經商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所面對的商業(yè)歧視,甚至是沖突,受到廣泛關注從法國的巴黎,到西班牙的馬德里,從俄羅斯的莫斯科,到印尼的雅加達,無論是專門針對華人的騷亂,還是全社會爆發(fā)的集體混亂,幾乎一有風吹草動,都會波及到中國人,涉及到中國貨。
“今天,如果讓十個中國人居住在這里,明天就會有數以百計的中國人朝這里涌來”,“中國人太能干了,把我們的就業(yè)機會都搶走了”,“你們的商品太厲害了,要是把我打垮了怎么辦?你們高抬貴手吧”。種種擔心讓海外經商的中國人成了眾矢之的。
這種抵制并非發(fā)生在一個地方、一個區(qū)域或者一個國家,幾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全球效應”。
小聰明毀了自己的招牌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溫州人孫春毅就辭職下海了,跑到匈牙利做起了貿易。當時,他把五個品種的溫州鞋各發(fā)了一個貨柜,結果剛剛在布達佩斯落地就銷售一空。多年以后,他仍然很懷念那個“黃金時代”。“錢太好賺了,只要看到中國貨,就不是選擇,而是搶購”。
這讓不少中國人看到了經濟互補中存在的商機。“只要出國就能暴富”,一大批懷揣著財富憧憬的中國人涌向世界各地,這讓更多的外國人體會到了中國商品的豐富和廉價。
但好日子沒有持續(xù)多久。隨著偽劣商品不斷浮出水面,中國貨的形象急轉直下。盡管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仍然是外國人的首選,但卻徹底淪落為“地攤貨”。
一個長年在海外經商的中國人抱怨,“有些商人在經商過程中愛耍小聰明,賣假貨、水貨。市場環(huán)境都被他們破壞了,殃及了我們這些正經做生意的人。”
前不久,記者的一個朋友從國外旅游回來,買了一箱當地特產的果酒?苫丶液蟛虐l(fā)現,竟然被開店的女同胞“宰”了。不僅數量少了兩瓶,連酒也是過期的。
“我現在想不起那家店的名字了,因為沒有收據,塑料購物袋上沒有任何標識。當時,女店主自稱離國多年,做生意不容易。我還以‘同胞’自居,噓寒問暖,讓她有空回北京來玩兒!闭f到這些,他自己都覺得好笑。
不知道這家小店是不是連當地的消費者也欺騙。不難發(fā)現,中國人在國外的生意大不如前。
懂得分享利益
中國商人的出現,讓海外本地商家競爭力受損,當地人失去了很多商業(yè)和就業(yè)機會。
中國人經商的確很強勢,從生產到物流,再到銷售,幾乎所有的產業(yè)環(huán)節(jié)都自己包辦。他們在別國求生存,卻很少讓人家分享商業(yè)利益。
金力偉是做地板生意的,在巴西買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經營著兩家木材廠。由于身處敏感的資源性行業(yè),對于如何與當地人相處,金力偉感觸頗深!耙粋是要分享,一個是要自律。你要把利益讓給人家一點,哪怕虧一點錢,不能讓人覺得你是唯利是圖的奸商,拿了錢就跑!
金力偉能體會到這一點,源于他朋友的前車之鑒。他朋友比金力偉早兩年到巴西經商,在當地銷售中國鞋。他到巴西之前,在廣州開了一個鞋廠?紤]到運輸成本問題,他把鞋廠轉移到了巴西。由于價格低廉,樣式也不錯,他的鞋在巴西賣得很火。久而久之,當地原產鞋銷量大減,許多鞋廠倒閉關張。一大批當地工人失去了原有的穩(wěn)定工作。
生意上的蒸蒸日上并沒有讓他高興太久,隨之而來的是天天在他鞋廠門口圍堵的人群。到最后,他的生意也堅持不下去了,不得不回國。
類似這樣的事情不止在金力偉的一個朋友身上發(fā)生?吹剿麄兊脑庥觯鹆ジ惺艿,生意人盡管要以賺錢為目的,但如果獨享其成,恐怕什么也賺不到。
現在,像金力偉這樣的中國海外商人越來越多。他們意識到,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融入當地文化,才能生存下去。利益分享必須要付出成本。
中國投資協(xié)會人士告訴記者,“華商往往過分計較得失,沒有考慮到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海外媒體經常出現反映華商不良行為的報道,這在當地積累了許多矛盾。海外華商應增加教育資助和公益廣告等方面的投入,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外華商需要團結互助
不久前,西班牙埃爾切鞋城發(fā)生針對當地中國鞋商的游行示威,還放火燒掉了中國鞋商的兩個倉庫和一輛卡車。在歐洲、非洲和亞洲一些國家,也都相繼發(fā)生過中國商店和工廠被驅趕和攻擊的事件。
商務部研究所的研究員告訴記者,“摩洛哥移民和土耳其移民在歐洲也是少數族群,但他們非常善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爭取權益。所在國當政者在競選中也不敢輕視他們的能量,為了爭選票,政策上自然要對他們有所照顧!
“相比之下,歐洲華人由于文化傳統(tǒng)的原因,性格普遍謙和低調,信奉‘夾著尾巴做人’,忙于賺錢,不問政治,更少團結起來。這更使自己處于一個弱勢群體的地位。
一百多年前,中國人海外經商帶有濃郁的商會和同鄉(xiāng)會色彩。而現在,中國人到海外經商既不是西方老牌列強那種軍事大炮加商業(yè)貿易的方式,也不像現代美國這樣,用好萊塢電影、可口可樂、三明治和牛仔褲等“美國文化”先導于商業(yè)、商品的方式,僅僅依靠大使館和國內外相關法律手段,難免成為在大海中隨波逐流的舢板。
該研究員建議,“除了依靠大使館和當地政府,海外華商要改變過去只會低頭做生意的簡單形式,重新組織起華人的社團組織,增強內部聯(lián)系,避免各自為陣,甚至相互拆臺。除此之外,海外華商應打破國營和個體工商業(yè)者的界限,聯(lián)合起來進行物價協(xié)商,避免出現自己內部惡性競爭的情況。否則,最后倒霉的還是中國人自己。應該依靠工商業(yè)協(xié)調組織機構,統(tǒng)一制定中國商品在外國市場上的營銷價格,避免價格過低,造成外國工商業(yè)者的‘排外’和‘閉關自守’!
俄羅斯經商的艱辛
孟凡是記者的鄰居,一年前剛從俄羅斯回來。雖然在當地的生意還不錯,但他還是選擇了回國。
“我們在俄羅斯做買賣的地方就在大篷車。當地的冬天很冷,不讓我們用電,只有一部電話,真的是太艱苦了。”
“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還能承受,精神上籠罩的緊張氣氛每時每刻壓抑著我!⒚伞ó數睾谏鐣┻@個詞是我最怕聽到的,只要一喊‘阿蒙’來了就要趕快關張鎖門,一旦讓‘阿蒙’進來翻錢,一天就白干了!
“現在俄羅斯的中國人太多了,自己人之間經常為了搶生意打架,俄羅斯政府還扣貨,真是有些不堪重負。”
“現在,留在俄羅斯的中國人基本都是農村人,雖然做生意的環(huán)境不好,但也比在家種地強多了!
在孟凡看來,如果中國人自己互相惡斗的局面不改變,他是不再考慮去俄羅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