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對在任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審計。由于在實施任中審計時,被審計對象尚在領導崗位,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因此任中審計比離任審計的審計環(huán)境更為復雜,審計工作的難度更大。本文擬對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難點和克服困難的對策談幾點看法。
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難點
審計協(xié)調難。一是審計機關與審計對象矛盾更為直接。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直接涉及干部切身利益,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處理,審計機關與審計對象會持不同的意見,審計對象甚至會有明顯的抵觸情緒,提出各種理由不在征求意見書上簽字、直接到上級部門“講客觀”、打“小報告”的情況時有出現(xiàn)。因此,審計矛盾變得更為直接。二是當前審計管理體制影響審計獨立性。審計機關受本級政府領導,經費由地方政府供給,干部的使用、調動、任免權在地方,只有業(yè)務工作由上一級審計機關管理。實質上,審計機關的實際管理權在地方政府。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對象與本級政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更有地方的利益關系,因此審計機關很難保持超然的第三方地位。
審計取證難。一是來自審計對象的阻力。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一時對審計產生抵觸,很容易指使或插手提供不真實、不完整的書面材料、財務資料等,這直接影響審計取證的質量,造成判斷錯誤,影響審計評價的公允性,增加審計風險。二是來自審計機關內部的風險。主要是質量控制機制不健全,如審計計劃與審計方案制定的不科學、審前調查工作不細致到位、審計程序不當、審計范圍受到被審計單位的限制、依賴未經證實的被審計單位的陳述或解釋、被審計單位欺騙審計人員。此外,審計人員過于信賴自身工作,認為任何重大錯報都不能逃過他的耳目等等,都不足以保證審計證據(jù)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合法性。
審計評價難。一是審計內容具有綜合性。從關于經濟責任審計的兩個《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任期經濟責任包含了財務、法紀、效率以及社會等方面的責任內容,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概念。相應地,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就是一個要求鑒別其多方責任履行情況的工作。因此,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具有融合了財務審計、法紀審計、績效審計、社會審計內容的綜合審計的特點。二是審計評價還缺乏統(tǒng)一的法定依據(jù)。我國目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業(yè)績考核標準是比較模糊的,對領導干部的主管責任、直接責任界定也不清楚,缺乏黨政領導干部、人員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優(yōu)劣的判斷依據(jù),審計評價的尺度難以把握。
針對上述難點的對策
改進手段,優(yōu)化審計環(huán)境。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要求高、風險大,因此需要改進手段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審計環(huán)境。一是開好由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事、審計共同參與的審計進點工作會,講明任中經濟責任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要求領導干部要從講政治的高度,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自覺接受審計,自覺接受監(jiān)督。凡屬人為阻撓、設置障礙、提供虛假情況的,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毫不手軟地及時查處,保證審計工作正常進行。二是任中審計嚴格實行審計組長或主審人員資格制,選派具備勝任能力的人員參與審計,同時完善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通過增強審計人員的政治業(yè)務素質、規(guī)范審計行為等進一步提高任中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努力為黨委政府全面考核和正確使用干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供真實可靠、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
健全成果運用機制,提高審計效果。審計成果的充分運用,是保證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和效果的重要體現(xiàn)。一是審計機關要端正態(tài)度,明確認識審計認定的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只是從審計角度認證的經濟責任,而不是全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是組織人事部門考查干部的重要依據(jù),而不是全部依據(jù);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監(jiān)督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加強與有關職能部門聯(lián)系和配合的觀念,緊緊圍繞“經濟責任”這個核心,不縮小,不擴大,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好這項工作。二是各級黨委、政府應把這項工作納入加強干部監(jiān)督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議事日程,支持依法審計,注重審計結果運用,將組織考察與經濟責任審計同時進行,提高考察效果。
量化評價指標,防范審計風險。在國家還未出臺統(tǒng)一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規(guī)范性文件之前,當前可利用以下幾個評價指標進行評價:一是用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經濟業(yè)績是一項重要內容。經濟業(yè)績完成好壞,需要參照一些權威性的指標,這些指標主要包括:國家下達的經濟發(fā)展計劃、上級下達的任期經濟考核目標、行業(yè)頒布的經濟業(yè)務標準、同類先進單位達到的經濟水平或行業(yè)平均水平、前任離任時實現(xiàn)的經濟水平、單位本身歷史上的最高經濟水平以及組織人事部門要求考核的一些指標等。二是用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及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評價。被審計單位遵守國家經濟法規(guī)情況、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情況、個人廉潔自律情況等,按照法律法規(guī)制度進行對照,很多經濟事項不用評價一目了然。三是用審計結果進行評價。根據(jù)審計結果判明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是否真實、合法和效益,國有資產是否保值增值,重大投資決策管理效益情況以及其他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