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01年年報出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完全按照與國際接軌的會計準則編制的一張張財務報表,再度出現真假莫測的數字游戲,希望看到真實可信的年報的投資者的希望可能因此而落空。
4月30日2001年年報將全部出籠。截至上周末,滬深兩市預虧和已公布虧損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了158家,比去年的103家增長了53.4%,虧損的上市公司比重也達到了13.13%,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而且2001年上市公司虧損額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嚴重,動輒一年虧損7億、10億。
這樣的虧損面顯然是與中國2001年宏觀經濟增長形勢相背離的。何況證監(jiān)會高層“中國上市公司整體業(yè)績好于中國企業(yè)平均水平”的說法還言猶在耳。
虧損原因在各自年報中有不同表述,但虧損公司總要加一條——因為實施新的會計準則,公司計提減值金額過高……而且,像深康佳、沈陽金杯、萬家樂等越是巨虧的公司,越是把會計準則當成首要原因。換一句話說,財政部公布于2001年實施的《會計準則》成了巨虧公司的擋箭牌。然而,我們知道,旨在增加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真實和透明度的新《會計準則》是按國際標準制定的一個會計準則。其核心內容是,增加四項計提費用:除計提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存貨和應收帳款等老四項減值準備金外,還必須對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委托貸款等新四項計提減值準備。另外,開辦費和待處理費要從資產負債表中剔除。
這樣的會計準則無非是要讓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真實地反映本年度的投入和產出。但這一準則存在一個問題是任何經營活動,包括公司的存續(xù)都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永遠無法清晰地界定它在某一個時間段和時間點的投入和產出,比如無形資產的減值。
這個模糊性,給上市公司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提供了方便,也對上市公司是否恪守誠實守信的游戲規(guī)則提出了挑戰(zhàn)。
最簡單的假設是,同樣一筆貨款,在2001年12月31日24時前進帳,它就是收入,24時以后,它就是應收帳款,就應該計提減值,反映在帳面收入上,它就是虧損。然而,這并不真實地反映公司的經營情況。
這種做法類似于一個游戲。你當然可以把你所有的蘋果藏起來,或者一次吃掉。然后你任意告訴別人你吃掉了多少個蘋果。游戲歸游戲,而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游戲”卻有比游戲明顯得多的效果:虛構業(yè)績,方便炒作。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現在大盤上揚無力,在沒有宏觀面的利好消息出臺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擔心利好消息被白白“糟?!钡簦缓玫鹊接小昂蔑L憑借力”時再說。
在更深層的意義上說,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市場上的投資者更看重的還是“消息”,而不是股價所應該對應的資產和盈利能力——當然,我們的股價也從來沒有真實地反映過這一點。這與會計準則的改變無關,只是這一次有新的反映形式而已。
顯然不合常理的大面積虧損,使得令人尊敬的制度背離了它的初衷,它涉及問題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但我們認為,它至少關乎一個公眾公司的信用和道德,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的信用和道德的問題,是市場得以交易的最基本原則,這是比任何準則都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