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會計網校--正保遠程教育旗下品牌網站

稅務網校

企業(yè)財稅會員更多服務>>

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 稅務網校 > 納稅輔導 > 企業(yè)所得稅 > 正文

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匯總梳理

2018-03-09 14:13 來源:科威   我要糾錯 | 打印 | | |

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基本政策

根據《關于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yè)所得稅稅前結轉扣除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5號),企業(yè)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于慈善活動、公益事業(yè)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yè)依照國家統(tǒng)一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計算的大于零的數(shù)額。

企業(yè)在對公益性捐贈支出計算扣除時,應先扣除以前年度結轉的捐贈支出,再扣除當年發(fā)生的捐贈支出。

公益性捐贈的含義

根據新《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yè)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規(guī)定的公益事業(yè)的捐贈。根據國稅總局《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釋義》,公益、救濟性的捐贈,是指納稅人通過中國境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業(yè)和遭受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納稅人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企業(yè)發(fā)生的直接捐贈支出,不能稅前扣除。如基于政府幫扶解困的定向性,企業(yè)根據政府及相關部門扶貧計劃,直接向貧困村、農戶、城市生活困難的居民、農村小學和特困學生等捐贈。雖然這種行為具有公益性,但不符合稅法規(guī)定的公益性捐贈要件。

如果受贈單位是鄉(xiāng)級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也不能稅前扣除,需要納稅調整。

公益事業(yè)的范圍

根據《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60號)第三條,公益事業(yè)具體包括:

(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2)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

(3)環(huán)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4)促進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yè)。

公益性社會團體定義和條件

界定公益性捐贈支出的關鍵是明確國家機關和公益性社會團體。國家機關是按照政府組織法成立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比較明確。公益性社會團體一般是從事非營利活動的經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非營利性的機構或組織。

根據新《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

1. 依法登記,具有法人資格;

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應當具備幾個條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這些都使得法人的行為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能夠獨立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獨立承擔責任,行為更加規(guī)范。要求公益性社會團體必須具備法人資格,是對公益性社會團體組織性質上的要求。一般而言,公益性社會團體在依法登記成立時,由登記管理機關根據法人的設立條件直接予以認定,所以判斷一個組織是否具有法人資格,形式上主要是看主管機關所頒發(fā)的有關法人成立文件。

2. 以發(fā)展公益事業(yè)為宗旨,且不以營利為目的;

這是從組織的設立目的角度,對公益性社會團體所提出的要求。公益事業(yè)的范圍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所規(guī)定的公益事業(yè)范圍。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是指這個組織的行為并不以經濟利益的流入為目的,即便是有經濟利益的流入,也不是用于組織成員的分配等用途,而是用于公益事業(yè)。

3. 全部資產及其增值為該法人所有;

這是對公益性社會團體資產所有權上的要求,一個組織若要被界定為公益性社會團體,必須確保該社會團體的全部資產及其增值為法人所有,而不歸屬于組織的創(chuàng)設者,也不歸屬于該組織中的任何工作人員,其歸屬于具有獨立人格的法人,屬于法人的財產。

4. 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于符合該法人設立目的的事業(yè);

這是對組織資產的收益和營運結余用途的限制。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收益和營運結余,除了支付工作人員必要的工資、薪金、辦公經費等外,必須用于公益事業(yè),不能借其他任何的名義,將組織的收益和營運結余用于公益事業(yè)之外的用途。

5. 終止后的剩余財產不歸屬任何個人或者營利組織;

這是對組織的剩余財產的最終處置方面的要求。公益性社會團體可能因各種原因而解散,無論是自愿終止還是被依法強迫終止,組織終止后的剩余財產不歸屬于任何個人或者營利組織,它可以直接用于公益事業(yè),也可以轉贈給其他公益性社會團體,而不能被用來分配,或者轉贈給營利組織,以確保公益性社會團體的全部財產都用于公益事業(yè)。

6. 不經營與其設立目的無關的業(yè)務;

這是對公益性社會團體業(yè)務范圍的規(guī)定。公益性社會團體所從事的活動,必須與其所設立的公益目的相關,不得經營與其設立公益目的無關的業(yè)務,否則將被排除在公益性社會團體之外。

7. 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

這是對公益性社會團體財務會計上的要求。之所以強調公益性社會團體必須具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主要是考慮到公益性社會團體的財產必須用于公益事業(yè),不得經營與其設立公益目的無關的活動。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有利于督促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活動不至于偏離設立目的,也有利于公益性社會團體所受捐贈財產的認定、規(guī)范管理等。這個條件要求公益性社會團體由專門的財會管理人員、完全而準確的賬簿、規(guī)范的收入和支出制度、規(guī)章守則等等。

8. 捐贈者不以任何形式參與社會團體財產的分配;

這個條件主要是防止有些捐贈者借設立公益性社會團體之名,進行類似“洗錢”活動。這個條件也利于確保公益性社會團體專注于公益事業(yè)。凡是捐贈者以貨幣或者非貨幣形式等參與社會團體財產分配的,就不構成本條例規(guī)定的公益性社會團體。

9.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民政部門等登記管理部門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根據《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60號)第四條,除了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項到第(八)項規(guī)定的條件外,公益性社會團體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依據國務院發(fā)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經民政部門依法登記;

(2)申請前3年內未受到行政處罰;

(3)基金會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3年以上(含3年)的,應當在申請前連續(xù)2年年度檢查合格,或最近1年年度檢查合格且社會組織評估等級在3A以上(含3A),登記3年以下1年以上(含1年)的,應當在申請前1年年度檢查合格或社會組織評估等級在3A以上(含3A),登記1年以下的基金會具備本款第(一)項、第(二)項規(guī)定的條件;

(4)公益性社會團體(不含基金會)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3年以上,凈資產不低于登記的活動資金數(shù)額,申請前連續(xù)2年年度檢查合格,或最近1年年度檢查合格且社會組織評估等級在3A以上(含3A),申請前連續(xù)3年每年用于公益活動的支出不低于上年總收入的70%(含70%),同時需達到當年總支出的50%以上(含50%)。

所稱年度檢查合格是指民政部門對基金會、公益性社會團體(不含基金會)進行年度檢查,作出年度檢查合格的結論;社會組織評估等級在3A以上(含3A)是指社會組織在民政部門主導的社會組織評估中被評為3A、4A、5A級別,且評估結果在有效期內。

根據《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4號)第四條,除了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項到第(八)項規(guī)定的條件外,公益性社會團體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縣級以上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直接管理其機構編制;

(2)對接受捐贈的收入以及用捐贈收入進行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且申請前連續(xù)3年接受捐贈的總收入中用于公益事業(yè)的支出比例不低于70%。

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民政部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審批有關調整事項的通知》(財稅[2015]141號),財政、稅務、民政等部門結合社會組織登記注冊、公益活動情況聯(lián)合確認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并以公告形式發(fā)布名單。

公益性捐贈票據

根據《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60號)第八條,公益性社會團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在接受捐贈時,應按照行政管理級次分別使用由財政部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財政部門印制的公益性捐贈票據,并加蓋本單位的印章。新設立的基金會在申請獲得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后,原始基金的捐贈人可憑捐贈票據依法享受稅前扣除。

《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4號)第七條進一步明確,公益性群眾團體在接受捐贈時,應按照行政管理級次分別使用由財政部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財政部門印制的公益性捐贈票據或者《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收據聯(lián),并加蓋本單位的印章;對個人索取捐贈票據的,應予以開具。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民政部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稅[2010]45號),對于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發(fā)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yè)或個人應提供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印制并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贈票據,或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收據聯(lián),方可按規(guī)定進行稅前扣除。

行政事業(yè)單位結算票據不是合規(guī)的稅前扣除憑證,企業(yè)應提供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印制并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贈票據,或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收據聯(lián),作為法定扣除憑證。

捐贈資產價值的確認

根據《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60號)第九條和《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4號)第八條,公益性群眾團體接受捐贈的資產價值,按以下原則確認:

(1)接受捐贈的貨幣性資產,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算;

(2)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應當以其公允價值計算。捐贈方在向公益性群眾團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捐贈時,應當提供注明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證明,如果不能提供上述證明,公益性群眾團體不得向其開具公益性捐贈票據或者《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收據聯(lián)。

公益股權捐贈基本規(guī)定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公益股權捐贈企業(yè)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5號)企業(yè)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實施的股權捐贈,應按規(guī)定視同轉讓股權,股權轉讓收入額以企業(yè)所捐贈股權取得時的歷史成本確定。

上述所稱股權,是指企業(yè)持有的其他企業(yè)的股權、上市公司股票等。

捐贈雙方的處理

企業(yè)實施股權捐贈后,以其股權歷史成本為依據確定捐贈額,并依此按照企業(yè)所得稅法有關規(guī)定在所得稅前予以扣除。公益性社會團體接受股權捐贈后,應按照捐贈企業(yè)提供的股權歷史成本開具捐贈票據。

所稱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注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發(fā)展公益事業(yè)為宗旨、且不以營利為目的,并經確定為具有接受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公益性社會團體。

所稱股權捐贈行為,是指企業(yè)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益性社會團體實施的股權捐贈行為。企業(yè)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實施的股權捐贈行為不適用本通知規(guī)定。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zx
辦稅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