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的次序
我這里說的是正規(guī)宴席,包括國宴在內(nèi),大排檔及尋常朋友聚會不在此列。
舊時的八仙桌是方的,如今的酒桌是圓的。正可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以為,正規(guī)宴席上有兩種次序是不能不講究的。
首先是座位的次序。多數(shù)情況下,賓客中職位最高的那位會以極謙虛并且滿不在乎的口氣說,同志們隨便坐吧,哪來那么多的講究!可領(lǐng)導(dǎo)越是這么發(fā)話,眾人就越是推讓躲閃,不敢落座。有一條各位都是明白的,就是正對著門口的那個位子是主位。于是謙讓一陣之后,那位叫大家隨便坐的領(lǐng)導(dǎo),便被大家推著讓著拉著甚至是架著,終于萬般無奈地坐上了那個主位,其余人等,大致上按職位大小名望高低,像照集體相那樣朝兩頭遞減。
錯!全錯!
這規(guī)矩不講也就罷了,若要講時,就應(yīng)該按正經(jīng)的禮儀規(guī)則來排序。每逢我在場,我都會尚在眾人作謙虛狀的時候當仁不讓地發(fā)話,先來一句“各位都聽我的”,然后補上一句“我親手編輯出版過《中西禮儀》”。
這句話一般都很管用。大家便一下子停止了揖讓,都把目光來看著我。接下來第一要務(wù)便是確定誰坐主位。這個正對門口的主位,恰恰不是以職位的高低名氣大小來定的,而是以誰是主人也就是今天誰請客誰坐此位。主位確定之后,緊接下來我便示意職位最高者或是名氣最大者,坐于主人的右邊,并說明“此乃第一主賓席”。而主人的左邊,則是“第二主賓席”。三位主角確定后,其余人等,也不是照集體相那般坐法,而是以第二主賓席為起點,沿順時針方向遞減,直至挨近第一主賓的那個位子,才叫做“末座”,所謂“敬陪末座”、“忝列末席”者,指的就是這個座位。
當然,尋常酒席,也就罷了。倘是招待高檔次的客商或者重要外賓,也是這般馬虎隨便,落下笑柄事小,很可能還會導(dǎo)致某些機遇從指縫中溜掉的。
第二個次序是上菜。上菜的次序里,又有六個方面的講究。
一是先有幾個冷盤,讓客人隨意一下,一來免得冷場,二來客人中如有饑腸轆轆者,可先墊墊肚子。
二是關(guān)于湯的先后問題。南方習(xí)慣先上湯,主張先把胃口喝開,還有“吃飯先喝湯,勝過開藥方”的說法。北方人則務(wù)實,認為先灌下一肚子湯,菜就得少吃。湯的先后問題,入鄉(xiāng)隨俗也罷。
三是熱菜上來之前,酒杯就必須斟滿。有時熱菜都上了兩三個,酒還不見蹤影,主人想致兩句詞,他端著個空杯子,如何開腔?等服務(wù)員慢吞吞開得酒瓶篩得酒來,那上來的熱菜早已涼了一半。
四是現(xiàn)炒現(xiàn)上的熱菜,兩道菜之間要有一定的間隔。一道菜吃到一多半,第二道便續(xù)了上來。同樣的菜肴,上的方法對路,客人的胃口就會更佳。有的飯店在這方面走了兩個極端,要么是一道菜吃光,半天不上第二道,彈盡糧絕,不見增援。要么是客人尚未做好起碼的思想準備,呼啦一陣風(fēng)擺滿一桌,客人面對滿桌菜肴,筷子移來移去,如同百花園中走馬,沒有幾個回合,便躊躇滿志了。
五是飯店的招牌菜,尤其是手工細活的那一類菜,還有肥膩之物如扣肉、紅燒肉者,上的次序一般不能太靠后。因為那時客人已經(jīng)打嗝,再把這些好東西端上來,只能給人以雨過送傘、入夏贈裘的感覺。
六從鹽味的角度而言,菜要一道比一道淡。炒菜最大的學(xué)問是放鹽。所謂鹽調(diào)百味,菜肴中的鮮味、甜味、香味,全靠鹽把它們調(diào)動出來。有道是,鹽是君子,鹽把食物中的各種好味道調(diào)出來之后,它就隱退到了幕后。倘若一道菜上來,誰要吃出了鹽的味道,那么這道菜就失敗了—這就叫鹽壓百味。
人的舌頭與別的感官是一樣的,用久了便會麻木。故而上菜要一道比一道淡。如若相反,那就徹底砸鍋。美食家朱自冶先生說,有一次他去赴宴,最后一道湯,大師傅忘記放鹽,端上桌來大家一喝,幾乎異口同聲喊出一個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