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實務操作>初當會計>會計基礎> 正文

會計研究(accounting research)

2002-4-5 10:52  【 】【打印】【我要糾錯
    對會計的性質、規(guī)律等的探求。會計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會計理論與實務中存在的問題。由于不同時期研究基礎與條件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因而會計研究的重點、方式與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現(xiàn)代會計理論研究中處于領先地位的美國,在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期,會計理論工作者主要注重于描述已觀察到的實務,并為這些實務的分類提供教學式的規(guī)則。雖然他們有時也能洞察到特定實務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但早期的會計理論工作者并未試圖建立一套能夠在總體上解釋會計實務的原因。1933年美國證券法和 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通過后,會計理論工作者才開始關注如何對公司報告進行限定的問題,開始重視對會計政策提出建議;他們更加于規(guī)范化研究,即重視應當怎么做的問題,而對規(guī)范性法規(guī)所賴以存在的假設的現(xiàn)實有效性卻很少予以關注。這些理論工作者認為,會計信息對股票價格有著不同程序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形成的理論便是先假定會計目標,進而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經濟學研究的成果促進了公司理財理認的發(fā)展,進而推動了會計理論研究,F(xiàn)時,電子計算機的產生及其應用,大大改進了會計研究的手段,促進了會計研究的發(fā)展,特別是定量研究的發(fā)展。各種環(huán)境因素共同促進了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產生與運用。在20世紀60年代,對有效市場假說進行驗證的結果與構成規(guī)范性理論基礎的假設相矛盾。因為研究結果表明,股票市場并不受會計方法的系統(tǒng)性干擾。此后,實證研究的方法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會計研究中逐漸受到重視。

  在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的幾十年里,會計研究主要受原蘇聯(lián)會計模式的影響同時受當時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制約,研究的重點主要放在會計的屬性、本質、對象、職能、任務等基礎性概念以及會計核算方法等方面,所采用的基本上是規(guī)范性研究的方法。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進入90年代之后,為了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在引進和借鑒西方國家的會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如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問題。實證的方法也開始受到我國會計理論工作者的重視。
發(fā)表評論/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