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11 蘋果版本:8.7.11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歷史成本會計面臨的沖擊與發(fā)展趨勢

來源: 游相華 編輯: 2002/09/11 15:57:14  字體:
  財務會計按其計量屬性的不同,可區(qū)分為歷史成本會計、現(xiàn)行成本會計、公允價值會計等不同的模式。當今處于主導和統(tǒng)治地位的還是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盡管它面臨諸多挑戰(zhàn),仍可視為財務會計的基本模式。
  
  一、 歷史成本會計的特點
  
  1、 面向過去的確認基礎。
  
  歷史成本會計的最大特點是面向過去。從確認的基礎看,歷史成本會計是建立在過去已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基礎上的。不論權責發(fā)生制還是收付實現(xiàn)制,都是針對已發(fā)生的過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權利和義務;后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現(xiàn)金收付。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建立在已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的基礎上。
  
  2、 按歷史成本計量。
  
  這是歷史成本會計的根本所在。資產、負債、費用按歷史成本計量,提供的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與現(xiàn)實情況相關性不足。
  
  3、 遵循實現(xiàn)和配比原則決定收益。
  
  復式簿記產生以來,通過成本與收入進行配比來確定收益,一直是會計的主要特征,并構成整個會計體系的核心和靈魂。
  
  4、 會計信息可靠性較強,相關性不足。
  
  歷史成本會計是相對可靠的,因為一項資產或負債的成本通常是客觀的,與其他計量屬性的計算相比,較少估計和偏見。但歷史成本不隨著市場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所以,與市場價值缺乏相關性。
  
  二、 歷史成本會計面臨的沖擊
  
  歷史成本會計有許多優(yōu)點,但也存在缺陷,最突出的是缺乏相關性。它面臨諸多的沖擊與挑戰(zhàn)。
  
  1、 持續(xù)通貨膨脹或劇烈物價變動的沖擊。

  在持續(xù)通貨膨脹的條件下,按照歷史成本提供的會計信息,確實難以真實地反映一個企業(yè)當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為當價格發(fā)生劇烈變動時,成本(費用)與收入的配比就缺乏邏輯上的統(tǒng)一性,存貨成本、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不具有可比性,企業(yè)的經營業(yè)績可能嚴重虛增,會導致財務狀況失實。因此,一些會計學者曾提出通貨膨脹會計模式,并要求以現(xiàn)行成本或考慮一般購買力的變動,來代替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然而,從英國1980年頒布現(xiàn)行成本會計的SSAP 16到1985年的實際被廢除的實踐,可看出現(xiàn)行成本會計模式還難以取代歷史成本會計。當然,對歷史成本會計可以加以改良,比如允許對某些資產項目如長期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等。
  
  2、 衍生金融工具的沖擊。
  
  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異,使得歷史成本會計的確認基礎和計量屬性發(fā)生動搖,因為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是風險和報酬的轉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日,而是在合約簽定之時。這就帶來了何時確認、確認什么、如何計量以及怎樣披露等一系列問題。
  
  3、 信息技術的沖擊。
  
  當今,信息技術正飛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各種更新、更快捷的信息媒介,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信息成為財務會計信息的替代品。財務會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只起到了“驗證”投資者早已獲悉的消息的作用。此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會計信息及時性更為必要??铝炙梗–ollins)等指出:會計信息的低質量源于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收益數缺乏及時性。目前,公司財務報告要在財政年度結束幾個月后才能推出,很難相信使用者會滿足于依賴已過時數月而且僅是反映過去情況的會計信息。此外,高科技產業(yè)和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yè)中,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已成了企業(yè)的巨大財富,但在現(xiàn)行會計中卻得不到反映。
  
  三、 歷史成本會計的發(fā)展趨勢
  
  1、 歷史成本會計在相當長的時期,仍將是基本的會計框架。
  
  歷史成本會計信息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這是它歷次打而不倒的根本所在。缺乏相關性是歷史成本會計的重要缺陷。然而公允價值會計僅僅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式,實務中難以操作,因為現(xiàn)實中并不是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存在市場價值的。美國90%的銀行家、分析師,及其他財務報表使用者都反對采用公允市場價值會計,他們認為,用公允市場價值取代傳統(tǒng)歷史成本會計是“沒有直接參與投資決策的理論家們的空想”。絕大多數(95%)選擇使用歷史成本結合補充公允價值的揭示。只有5%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相信公允價值報告能更準確地反映一個機構的財務狀況。因此,美國會計學家威廉.R.斯各特(W. R. Scott)教授在其名著《財務會計理論》中指出:“既然提供一整套具有足夠可靠性的現(xiàn)值為基礎的財務報表是不可能的,那么,歷史成本會計框架將伴隨我們很長時間。因而,許多會計團體對歷史成本會計面臨的挑戰(zhàn)應作出反應,一方面保留其框架,但又將注意力轉向使財務報表在該框架內更有用……既然主要的資產和負債項目如資本資產繼續(xù)按歷史成本基礎反映,所以,我們仍然可以說這是基本的會計框架?!?br>  
  2、 多種計量屬性并存將是未來財務報告的發(fā)展趨勢。
  
  歷史成本、現(xiàn)行成本、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有一種計量屬性完全取代另一種計量屬性,現(xiàn)在看來是不可能的。AICPA的《改進企業(yè)報告-顧客導向(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er Focus)》的研究報告(又稱Jenkins報告)明確提出了未來的計量模式應是一種混合的模式(Mixed-attribute Model)。如對于一些特定資產、負債和行業(yè)可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其他財務報表項目的公允價值信息則在報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使用者可根據需要來對報表項目進行調整分析。
  
  3、 完美的收益定義——真實凈收益并不存在,如何決定收益仍居重要地位。
  
  在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下,現(xiàn)成的市場價值是不存在的。如果公司的所有資產和負債并非都能提供市場價值,那么建立在市場價值基礎上的完善的收益定義是無法作出的。威廉.R.斯各指出:“你可能為真實凈收益并不存在而煩惱。我們難道應該致力于計量那些并不存在的東西嗎”“當條件都是理想的時候,現(xiàn)值計算和有關的收益計量將可以預先設計好。會計師將不必干這一行了?!?br>  
  4、 按照使用者導向改進財務報告,是增加歷史成本會計有用性的較好選擇。
Jenkins報告指出:使用者并不主張以公允模式歷史成本模式,主要是出于財務報告信息的一貫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考慮。該報告認為信息使用者需要且企業(yè)能夠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類:
  
  (1)財務和非財務數據;
  
  (2)企業(yè)管理人員對財務和非財務的數據的分析;
  
  (3)前瞻性信息;
  
  (4)關于管理人員和股東的信息;
  
  (5)企業(yè)的背景信息。其中,使用者尤其希望財務報告更多地披露以下信息:   
  (1)企業(yè)分部信息;
  
 ?。?)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信息;
  
 ?。?)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協(xié)議信息;
  
 ?。?)核心與非核心業(yè)務信息;
  
 ?。?)一些特定資產和負債計量的不確定性信息;
  
 ?。?)季度報告信息。
  
  可見,只要財務報告能提供以上信息,歷史成本會計的有用性將顯著增加。因此,按照使用者導向改進財務報告,是增加歷史成本會計有用性的較好選擇。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www.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