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8 15:01 來源:
一、引言
國債政策在我國最近幾年是一個非常熱點的問題,針對亞洲金融危機及國內需求不足的宏觀經濟態(tài)勢,中央政府從1998年開始及時調整宏觀調控的方向,采取擴大內需的方針,使得國民經濟仍保持了相對的高速增長。而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國債政策是最引人注目的,1998、1999、2000這3年中,中央政府一共增發(fā)了36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發(fā)行國債的力度是史無前例的。需求不足時政府采用刺激需求的辦法來保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是目前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其理論依據是凱恩斯主義。凱恩斯所主張的刺激需求,總的來說有兩個方向:增加支出和削減稅收。無論是增支還是減稅,赤字均難以避免,赤字資金來源除了通過發(fā)行國債來彌補以外,還可通過向央行透支或增加稅收來解決。向央行透支會增加貨幣發(fā)行,容易誘發(fā)通貨膨脹而得不到民眾的支持。而增加稅收則與刺激需求的方向相反,因此赤字財政政策與國債政策是緊密相連的。
許多人認為目前我國通過大幅度增發(fā)國債來刺激需求的政策是凱恩斯主義在中國的運用,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國債政策的運用雖然從表面上看與凱恩斯主義很類似,但本質是不同的。那種將我國國債政策的運用說成是凱恩斯主義政策不僅在理論上是不對的,而且在實踐中還極其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首先來分析凱恩斯主義的國債理論。
二、凱恩斯主義國債理論
凱恩斯主義是一個含義十分復雜的名詞,從1936年凱恩斯發(fā)表劃時代的巨著《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以來,凱恩斯理論得到了許多人的發(fā)展,形成了眾多的學派,本文中所說的凱恩斯主義包括了早期凱恩斯及漢森等的思想、20世紀60年代新古典綜合派、20世紀80年代的新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國債理論產生之前,在西方經濟學占主導地位的是古典國債思想。古典國債思想從市場機制的自發(fā)調節(jié)作用就能自動實現充分就業(yè)均衡出發(fā)對國債的使用持否定態(tài)度。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后產生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反傳統的“自由放任”,主張“國家干預”,其理論基礎是“有效需求不足”?偟膩碚f凱恩斯主義的國債思想遵循標準的宏觀經濟分析。實際上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短期分析,二是長期分析。短期分析假定社會潛在供給既定,而長期分析則假定經濟處于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
短期分析中的國債理論:
從短期分析的角度研究國債自凱恩斯理論的誕生時就開始了。這種情況下的國債理論有幾個明顯特征:一是從非充分就業(yè)出發(fā)來考慮赤字和國債問題。凱恩斯主義認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可能長時期處于社會潛在總供給水平以下,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新凱恩斯主義一般認為即使沒有政府的干預,完全依靠市場機制的自發(fā)調節(jié),經濟系統從長遠來看仍然可能恢復到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但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人們不得不承受非自愿失業(yè)的痛苦,政府可以通過宏觀調控來熨平經濟周期。從財政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可以通過發(fā)行國債來增加政府支出或支持減稅。同時,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稅收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制度設計可以發(fā)揮自動穩(wěn)定器的作用,在蕭條期國債的發(fā)行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從流量方面來看待國債的宏觀經濟效應。這里關鍵是和加速數及乘數機制的共同作用機制。凱恩斯在《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里面詳細論證了自發(fā)支出的乘數效應,這進一步為赤字財政政策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由于加速數機制,增加的國民收入會引起數倍的投資的增加,這樣經濟就從蕭條走向繁榮。
三是在這種分析框架下,赤字的效應就是國債的效應(前提是赤字均通過發(fā)行國債來彌補),體現不出國債的特色。從理論上看,假定經濟總是處于蕭條和繁榮的周期性波動之中,繁榮時的盈余和蕭條時的赤字可以相互抵消,因此國債的發(fā)行和國債的償還可以相互抵消,國債的凈發(fā)行量為零,不存在長期的國債負擔問題。
長期分析中的國債理論:
一是從流量角度分析。長期分析中雖然也可以采用流量分析,與短期分析不同的是長期分析假定經濟處于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
因此國民產出可以分解為政府購買和非政府購買,這兩者關系是此增彼減的關系,即政府購買份額的增加必然要減少非政府購買份額,反之也成立。在政府支出的增加實際依靠國債來融資時,這一過程的實現是依靠利率機制來實現的。即政府購買增加在長期必然要造成利率上升,對消費、投資、凈出口均有一個抑制效果,到底各自見效多少,取決于各自對利率的彈性。因此長時期持續(xù)的赤字會對經濟體系中產生完全的“擠出效應”。由于消費對利率的敏感性相對較小,在不考慮凈出口因素時,所擠出的主要是投資,從這個角度看,從長期來看,持續(xù)性的大規(guī)模的赤字是不可取的。
二是從債務存量的角度分析。
20世紀60年代凱恩斯主義對傳統的分析方法作了重大發(fā)展。其分析方法帶有明顯的新古典特征。
20世紀80年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布蘭查德(Blanchard,1985)在代際交疊模型的基礎上利用一個隨機死亡概率的假說建立了連續(xù)時間代際交疊模型(永葆青春模型),使得原模型容易處理。運用該模型布蘭查德全面地分析了在長期均衡過程中資本積累、赤字和債務政策。得出結論仍很類似,通過在連續(xù)時間代際交疊模型引入財政政策,“我們再次看到,政府債務存量有影響,因為它用儲蓄者的各種有價證券替換了資本”(注:奧利維爾·布蘭查德、斯坦利·費希爾:《高級宏觀經濟學》,第143、645、646頁。)。布蘭查德還論證了赤字帶來長期利率增加和資本積累減少,但與新古典綜合派的結論有所差異:從動態(tài)無效的角度看,布蘭查德認為:“當個人為有限期界時,經濟可能是無效率的:該經濟可能擁有一個超過黃金律水平的資本存量。于是,政府可使用赤字的債務政策來減少資本存量,使各代人都過得更好”(注:奧利維爾·布蘭查德、斯坦利·費希爾:《高級宏觀經濟學》,第143、645、646頁。)。至于什么時候會出現動態(tài)無效,布蘭查德曾證明了當a>0即人們退休以及勞動收入最終下降,勞動收入在收入份額中所占比例隨著壽命期的增加而減少時均衡可能成為動態(tài)無效,經濟可能動態(tài)無效。當然布蘭查德證明了當a=0時,即相對勞動收入不變時,在有限期界的情況下,均衡利率高于主觀貼現率,因此,均衡仍是動態(tài)有效的。
因此,凱恩斯主義的國債思想在我們不考慮動態(tài)無效的情況下(注:判斷經濟系統中是否出現了動態(tài)無效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巴羅對這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a=0,這里不去討論出現動態(tài)無效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如下的主要內容:從短期分析的角度看待國債問題,國債的效應等于赤字的效應,在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yè)時通過乘數效應使得經濟恢復到充分就業(yè)的時間大大縮短,可以避免長時期的經濟蕭條。從長期分析來看政府債務存量會部分地取代資本,抬高利率從而對資本積累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得出的政策結論是要盡量減少經濟中的赤字,減少債務存量。
三、凱恩斯主義國債理論與我國國債政策
按照剛才的理論我們不難得出政策結論:西方國家所說的宏觀調控是指短期總量調控,其主要目的是熨平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國債的運用主要是在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yè)時刺激經濟復蘇和彌補周期性赤字,因此從一個完整的周期來看,繁榮時的赤字往往會和蕭條時的盈余相抵消,債務問題并不存在。從長期分析的角度看,要盡量減少由于赤字造成的債務代替資本現象。戰(zhàn)后美國大規(guī)模運用了凱恩斯主義對經濟進行干預,一方面國家的赤字財政政策刺激了經濟,避免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戰(zhàn)后美國的經濟波動幅度比戰(zhàn)前明顯減少,說明宏觀經濟中的短期總量調控是非常有成效的,但巨額的債務存量產生了對資本的某種替代。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出現了高利率,對經濟增長產生了某種阻礙作用。因此20世紀90年代從克林頓政府開始削減赤字,實踐證明這一政策是成功的,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
但同時應該看到凱恩斯主義國債思想是在一個十分成熟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的理論體系,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與凱恩斯主義所說的成熟市場經濟有很大差異。一是長期分析假定經濟處于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這在成熟市場經濟體系下是合理的,但用于我國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這一假定則很難說是合理的。二是政府的國債資金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增加消費,這顯然減少了私人資本。二是如果國債資金用于增加政府投資(包括物質和人力資本),雖然債務存量會代替私人資本,但考慮到政府投資也可能形成資本,則社會總資本不一定減少,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假定在一個生產力高度發(fā)達、不存在經濟結構問題、基礎設施十分健全的情況下,政府投資比私人投資效率低,但這一點拿到中國乃至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則很難成立,往往在經濟處于起飛時期,政府投資通過改善投資條件、增加人力資本投入方面往往能夠促進經濟增長,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內生增長理論的結論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不能根據債務代替私人資本就一概加以否定。三是政府的跨時預算約束是代際交疊模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它是由非蓬齊對策條件(即政府債務的增長不能漸進快于利率)推導出來的。
反觀我國近幾年的國債政策的運用,筆者認為自1998年以來我國大規(guī)模運用國債政策主要不是依據凱恩斯主義的國債思想。如果說我國的國債政策也是運用凱恩斯主義,那么當經濟形式出現一定的好轉時,如2000年底許多人認為宏觀經濟形勢出現了轉機,應該及時調整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逐漸恢復到預算平衡的軌道上來,實際上就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又處于經濟轉型期,經濟中存在大量的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目前的結構矛盾主要有三種:(1)城鄉(xiāng)二元結構;(2)區(qū)域結構;(3)產業(yè)結構。這些結構矛盾對宏觀經濟的健康運行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他們會直接造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經濟運行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許多文章認為產業(yè)結構是結構矛盾最主要的,但筆者認為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才是最主要的(本文不作具體分析)。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從改革開放以來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強化,表現在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農民收入增長異常緩慢。這直接影響了消費需求的擴張,占70%的農村人口在居民消費中的比重1999年僅僅為46%(注:《中國統計年鑒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版。),這是目前我國一般工業(yè)品生產領域過剩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認產業(yè)結構確實存在問題,但如果沒有二元結構矛盾,產業(yè)結構的演進將會遵循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過程而不會發(fā)生大面積的生產過剩。在低收入水平國家,人們許多基本的需求并未得到滿足,需求是比較旺盛的,一般很難發(fā)生大面積生產過剩。許多研究表明,大面積生產過剩一般要在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才能發(fā)生。消費需求增長緩慢會直接制約投資者的預期而影響投資需求。曾有這樣一種說法,二元結構矛盾突出不會影響有效需求,農民收入低造成消費需求不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農民生產力水平低,供給也較少。筆者認為這種說法實質上是將庸俗經濟學的代表薩伊的“供給創(chuàng)造需求”的邏輯搬到了這里。從體制矛盾的角度看:一是銀行體制改革的滯后,資本市場發(fā)育處于初級階段造成了儲蓄不能順利轉化為投資。國有經濟改革還沒有到位,鑒于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yè)形成的大量呆壞帳,出于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銀行加大了對貸款的管理,強化了貸款責任追究,甚至出現了“惜貸”。而相對較活躍的私營經濟由于缺乏合理的融資渠道往往即使有好的項目也不能獲得資金。二是稅收外的預算外、制度外收費過高,據統計目前我國預算外、制度外收費基本與預算內相當,不少企業(yè)、個體私營經濟、農民負擔非常重,既抑制了消費、又抑制了投資。三是舊的社會保障制度已經被打破,但新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沒有健全。這樣一些因素對消費和投資會造成明顯的抑制作用。
在大量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存在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經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將會出現持續(xù)性需求不足的態(tài)勢。這已經被去年的宏觀經濟所證實。據統計2001年1-6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9%,但1-6月城鎮(zhèn)居民消費性支出僅僅增長4.6%.雖然2001年1-6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同期上漲1.1%,其中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就上漲了9.3%(注:中國統計信息網20001年月度數據。),而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等多數項目仍然呈現下跌。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政府從1998年來的宏觀調控已經不再是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短期總量調控。擴大內需不再是一項短期政策,而是一項長期政策。由此來看,1999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擴大內需”作為長期的戰(zhàn)略方針的確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因此我國當前國債政策的運用具有長期性。國債政策的運用最好能與結構調整、體制改革結合起來,這樣,一方面我們擴大了內需,使得國民經濟能夠保持一個相對高的增長速度,為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宏觀環(huán)境;另一方面,國債資金的使用本身就可能支持改革的進行。因為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都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支持,這些資金固然可以通過增加稅收來獲得,但在當前的形勢下增加稅收會帶來不良的經濟后果。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增加稅收可能會抑制民間消費和投資。二是盡管我國的名義稅率相對較低,但考慮到預算外、制度外的收費,企業(yè)實際負擔并不低。因此在當前不可盲目增設新的稅種,未來加大國債發(fā)行力度是我國的正確選擇。從這個意義上看,增加國債發(fā)行力度不僅是擴大內需的需要,也是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需要。
因此我國1998年運用國債政策看似依據了凱恩斯的理論,實質上只能說這一因素非常小。當然不可否認1998年以來我國出現的需求不足有周期性因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因素已經非常弱了。
有人認為我國目前雖然國債負擔率低,中央政府債務依存度較高,甚至超過了國際公認的15%-20%的警戒線,并據此來否認增發(fā)國債的潛力。筆者認為,對此不能簡單進行國際比較。首先我國尚未形成規(guī)范的轉移支付制度。中央財政收入在總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相對較小,例如1999年中央財政支出僅僅占總的財政支出的31.5%,(注:《中國統計年鑒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版。)同時我國預算法不允許地方財政赤字和發(fā)行彌補赤字的國債,因此用中央財政支出計算出的中央債務依存度較大。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央財政收入在總的財政收入中的比重會趨于提高,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有縮小的趨勢。若計算總的債務依存度,即國債發(fā)行額占總的財政支出加債務還本付息支出的比重,則債務依存度只有20%多(注:據《中國統計年鑒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版)計算得出。)。其次,前面用于計算債務依存度的財政支出數據比實際政府財政支出規(guī)模要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十分嚴重,有限的財政收入很難滿足政府支出的需要。目前,我國政府部門收入口徑,除了預算內的規(guī)范性財政收入外,還有大量的預算外資金及“制度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多為沒有法律依據的“三亂”收費,預算外及制度外收入甚至超過了預算內收入。目前,我國預算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約為12%,加上預算外與“制度外”,政府征收的稅費占GDP的比重至少是25%,(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0中國財政發(fā)展報告——科技教育的公共政策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頁。)如果將這一因素考慮進去,計算出調整后的債務依存度,調整后的總的債務依存度大致將縮小1倍,大約10%-20%之間。
最近有一種非常常見的觀點,認為我國雖然名義債務不大,但考慮到因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拖欠職工工資、國有糧食企業(yè)的虧損而形成的國家隱性債務,得出的自然結論就是我國增發(fā)國債的潛力已經非常小了。筆者認為在看待發(fā)行國債的潛力時固然要考慮我國國民經濟中存在的隱性的潛在負債,但不能片面夸大這一因素。首先,判斷國債是否有增發(fā)潛力,不能單純根據現有債務(包括隱性債務)占GDP的比重,債務依存度只是衡量債務風險的參考指標,美國歷史上曾經有許多年債務依存度均高于60%的警戒線,但并沒有引發(fā)債務危機,最重要的是看人們對政府是否有信心。其次,看待債務風險最重要的是從動態(tài)的角度看,只要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現存的債務(包括隱性債務)在GDP的比重會趨向縮小。第三,隱性債務不存在付息問題,到底什么時候支付,真實的隱性債務有多少,實際上很難有一個準確數據。筆者認為,當前我們一定要用積極的觀點來看待債務問題,只要老百姓對政府充滿信心,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在大規(guī)模運用國債政策的同時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從而從根本上化解國債風險。
四、政策啟示
在今后國債政策的運用中,筆者認為至少有如下幾個領域可以利用國債政策:一方面刺激了需求,另一方面又支持了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進行。
一是發(fā)行國債支持小城鎮(zhèn)建設,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經濟結構中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解決從根本上看必須依靠農村城鎮(zhèn)化,大規(guī)模轉移農業(yè)勞動力從事非農業(yè)生產才能完成。因此我國的“十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了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固然主要是要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但政府必要的投入也非常重要,筆者認為在今后國債資金的投入中,應加大用于推動農村城鎮(zhèn)化力度,重點搞好一些有發(fā)展?jié)摿Φ男〕擎?zhèn)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目前我國規(guī)定國債的發(fā)行只能是中央政府,筆者認為國債發(fā)行權過分集中,一方面可能加大中央財政的風險,另一方面可能降低國債資金使用的效率。今后可以考慮讓一些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發(fā)行專門用于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的專項國債。當然,這可能帶來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但只要配合相關的制度建設,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這一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解決。
二是用國債資金堅決支持稅費改革。我國名義稅率低,但加上預算外、制度外的收費,在我國目前這樣一個人均GDP僅有800美元的國家,實際稅率是偏高的。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這一現象都很突出。關于費改稅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問題是沒有國家一定資金支持搞費改稅改革一方面可能阻力較大,另一方面是實行費改稅后有可能發(fā)生反彈。在費改稅后原有依靠收費的政府支出有一部分是必要的,但可能暫時有一定的資金缺口。這一缺口需要國家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支持西部大開發(fā)。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西部經濟可能成為廣個新的經濟亮點,西部大開發(fā)需要大量的國家投入,僅靠稅收是遠遠不夠的,建議發(fā)行西部大開發(fā)專項建設國債。
四是支持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盡快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需要,通過國債資金支持社會保障制度可以使居民形成穩(wěn)定的收入預期,促進消費。
五是通過國債資金支持重點行業(yè)、重點企業(yè)的技術改造。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