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審計質量事關審計事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在新的階段實現(xiàn)新的更大發(fā)展的根本途徑。提高審計質量需要在查處和揭露問題、審計成果利用、審計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關鍵詞] 審計質量 揭露問題 成果利用 審計管理
隨著審計工作不斷深化和審計的影響不斷擴大,審計質量越來越成為影響審計事業(yè)生存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受到審計機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審計質量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從審計計劃、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到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決定、結論落實、情況報送、信息傳遞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無不與審計質量息息相關。提高審計質量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把握好審計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本文著重從揭露問題、成果利用、審計管理等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審計質量。
一、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guī)問題和經濟案件,是提高審計質量的基礎
審計監(jiān)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打假治亂,保障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國務院領導要求審計要成為"領導決策和民眾的眼睛".從這個意義上講,揭露和查處問題是審計的立足之本,是審計的第一要務。查不出重大問題,審計質量就無從談起,特別是有問題查不出,按李金華審計長的說法,那就是審計人員的失職,是犯罪。當前,我國財經領域里的許多管理還不夠規(guī)范,弄虛作假、擠占挪用、貪污腐敗等各種不真實、不合法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在一些方面甚至還很嚴重。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嚴肅查處經濟領域里的重大違法違規(guī)問題和經濟案件仍然是審計工作第一位的職責,是審計的第一要務。具體來講,要把好三關:
(一)把好審前調查關,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現(xiàn)在的審計項目往往是一個行業(yè)、一個集團、一個項目、一類資金,點多面廣,情況十分復雜,如果不搞審前調查就倉促上陣,審計就會打敗仗。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對于一些重點審計項目,更要花足夠長的時間搞審前調查,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被審單位的總體情況、業(yè)務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具體的審計實施方案。實踐證明,凡是審計效果比較突出、審計質量比較高的審計項目,都進行了充分的審前調查,制定了詳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如武漢特派辦2003年實施的電力企業(yè)審計,參與審計的3個處室聯(lián)合開展了一個半月的審前調查,在認真分析審計面臨的困難和風險的基礎上,就建立統(tǒng)分結合、詳略有致的審計實施方案體系進行了積極探索,有針對性地制定了4項審計實施方案,重點十分突出,審計成果十分顯著。
(二)把好審計實施關,善于跳出方案查問題。在審計過程中,按照方案實施審計是一個基本要求,但一味死扣方案卻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一方面,每個被審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在具體實施審計時往往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些情況上級審計方案沒有涉及,審前調查中也不可能全都發(fā)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要隨機應變調整工作思路和審計重點,不能一味地按審計方案辦。另一方面,審計實施中涉及面很寬,所發(fā)現(xiàn)的重要情況有可能不是被審單位的,這時就需要我們利用審計專項調查的手段,查清問題,及時上報,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武漢特派辦2002年對某人行審計,審計人員在延伸審計中發(fā)現(xiàn)部分農村信用社存在挪用小額農貸指標、變相提高貸款利率等現(xiàn)象。這些情況與該行業(yè)務沒有什么關系,也不在審計范圍內。但審計人員沒有輕易放過,經過深入分析認為,這些問題直接違背了中央的"三農"政策,侵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正是中央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理應嚴查嚴處。審計組及時調整審計思路,針對上述現(xiàn)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審計調查,并將審計調查情況以《某省小額農貸管理問題亟待解決》的審計簡報及時上報,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責成相關部門嚴肅查處,認真整改。
(三)把好延伸審計關,善于跳出行業(yè)搞審計。隨著各種經濟監(jiān)督的經?;?,一方面違紀違規(guī)問題正在逐步減少,另一方面違紀違規(guī)的手段也越來越隱蔽,上下串通、內外勾結違紀違規(guī)甚至違法犯罪的現(xiàn)象日益增多。如何將這些問題一追到底,查深查透,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搞好延伸審計。如武漢特派辦2003年實施的對某省工行審計,審計組將民營企業(yè)貸款質量作為審計的重點,以貸款民營企業(yè)的關聯(lián)關系為切入點,內查和外調相結合,不僅延伸調查多家企業(yè),而且多次到工商局、人民銀行、土地局等部門調查取證,才終于查清了幾個民營業(yè)主詐騙工行貸款2億多元,造成損失1億多元的系列民營企業(yè)騙貸案。
二、抓好審計成果的利用,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關鍵
審計成果質量是審計工作的核心。有些審計項目開展得轟轟烈烈,而最終卻效果平平,除了計劃不當和工作不深入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取得的審計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夠,體現(xiàn)不出審計的價值。就象"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因此,成果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項目的成敗優(yōu)劣。提高審計成果利用水平,應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抓好成果的綜合分析,提升審計成果的質量和水平。綜合分析是指在查實問題后對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問題是否符合客觀情況,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是否從體制、機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規(guī)的高度上提出解決和預防問題的辦法。如果只揭露處理問題,不研究分析并提出解決辦法,就沒有實現(xiàn)審計的高層次。提高綜合分析水平,應抓住三個要點:一是要抓住問題的本質。要從大量的數(shù)據(jù)資料中歸納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而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反映出問題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東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綜合性。一篇分析材料能否引起重視,發(fā)揮作用,很重要的是看反映問題的普遍性和傾向性。如2003年工行審計,審計署幾個特派辦都發(fā)現(xiàn)銀行現(xiàn)金管理存在較大漏洞,審計署金融司對此類問題進行了綜合歸納,將這個問題與職務犯罪、洗錢等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上報的信息材料引起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人行總行專門下發(fā)了加強商業(yè)銀行現(xiàn)金管理的規(guī)定。三是提高解決問題的水平。審計揭露和反映問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整改,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完善制度和法規(guī),堵塞漏洞,標本兼治。因此,要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提出建議,站的層次更高,不能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建議還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論,為建議而建議。
(二)抓好成果的利用,擴大審計成果的影響。過去,審計報告、審計信息一般只對上級報送,審計成果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大量的審計信息和成果被閑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審計情況的部門又得不到這些信息,形成浪費和重復檢查。要抓好審計成果的利用,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好審計成果的上報工作,重點是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從今年開始,審計署對審計報告進行了較大的改進,把審計報告由原來審計機關的內部文書重新定位為審計結果的最終載體,并相應取消了審計意見書,審計報告在體現(xiàn)審計成果,履行審計職責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二是向其他管理部門、監(jiān)督部門通報審計成果,如向財政部、稅總、發(fā)改委、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等部門通報審計情況,促進監(jiān)督管理主體之間的信息共享,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重復監(jiān)督,更重要的是,這些部門有制定法規(guī)的職能,他們根據(jù)審計信息,修改制定完善有關法規(guī),能更好地利用審計成果,促進經濟的規(guī)范。三是加大對審計成果的宣傳力度。向社會公布審計成果,大力引入社會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是擴大審計影響、提高審計成果利用的有效途徑。如武漢特派辦查處的洪湖"五假"案件,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審計結果被新聞媒體,特別是央視《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充分發(fā)揮了輿論監(jiān)督的效果,引起全國上下廣泛關注,成為焦點中的焦點,促使該案被迅速查辦。
(三)抓好成果的實現(xiàn),發(fā)揮審計成果的作用。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規(guī)范、正本清源。提高審計質量,不僅在于審計查出了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建議,還在于這些問題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議是不是被采納。簡單地說,就是審計成果有沒有轉化為"生產力".實現(xiàn)審計成果的作用,應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審計結論落實情況。審計不僅僅是做給別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守土有責,確實發(fā)揮審計的監(jiān)督作用,要堅持審計結論跟蹤檢查,實行結論落實反饋制度和審計回訪制度,督促結論落實,確保查出的問題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得到采納。二是關注移交案件的查辦情況。這幾年各級審計機關向紀檢、司法機關移交了大量案件,但據(jù)了解,很多案件由于種種原因被擱置下來,沒有得到查處。因此,我們不能止步于案件移交,一要督促案件查辦落實,必要時還要派出人員協(xié)助紀檢、司法機關查辦;二要重點揭露地方保護或司法腐敗問題。三是關注制度法規(guī)的修改完善情況。審計從體制、機制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促進制度法規(guī)的修改完善,比查處幾個問題意義更為深遠,但難度也更大。有些體制、機制上的弊端不是輕易就可以革除的,需要我們"堅持己見",制度沒有修改、機制沒有完善,就不要輕言放棄。
三、加強審計管理,促進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
現(xiàn)代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管理與效益越來越重要,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所謂效益,簡單地說,就是投入產出比。管理是為了提高效益。審計也要講求審計效益。審計投入的是人力、財力,產出是維護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和促進國家財政資金有效使用。因此,審計管理十分重要,要通過加強審計管理來大力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近年來,各級審計機關在加強審計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審計管理整體水平仍然比較低,已經成為制約審計質量和水平的瓶頸。如何加強審計管理,應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大力整合審計資源。現(xiàn)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一方面要著力提高組織成員素質,另一方面是要實現(xiàn)人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最大限度發(fā)揮現(xiàn)有成員的作用。我們經常強調要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培養(yǎng)復合型審計人才,這是適應審計工作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但這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審計工作不可能坐等復合型人才的出現(xiàn)。因此,加強對人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對現(xiàn)有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優(yōu)化組合,大力整合審計人力資源,更好地發(fā)揮現(xiàn)有人員的作用,以此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整合審計資源有兩個層面。一是從審計機關來講,要自覺地建立和完善統(tǒng)籌配置人力資源的良性機制,樹立審計工作一盤棋思想,增強資源配置預見性和計劃性。每年審計計劃下達后,要對計劃項目安排進行統(tǒng)籌分析,如年度審計任務的重點,完成某些項目大致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樣的人等等;具體實施審計時,再根據(jù)每個項目的特點去合理調配審計力量。二是從審計項目來講,要根據(jù)項目要求選擇最適合的審計人員,如試行項目負責人制度,打破行業(yè)界限挑選審計人員,組成最能滿足項目審計需要的審計組;還要注意各專業(yè)人員的合理搭配,如審計與計算機人員的搭配等;在某些特別專業(yè)的領域,如工程概預算、造價審計等,為彌補審計專業(yè)的不足或人員力量的不足,還應采用聘請專家或社會審計力量的方式。
(二)加強審計成本管理,嚴格控制審計成本。審計監(jiān)督也有成本,同樣也存在成本管理的問題。但在大部分審計項目中,審計成本管理基本上是個空白。首先是審計成本意識非常淡薄,有些項目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情況和問題,明明是半個月就可以完成的,非要拖上一個月甚至更長;審計經費花到哪兒算哪兒,卻沒有分析一下,花了這么多錢,審計的效果怎么樣,錢花得值不值。如果一個審計項目投入多,產出少,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或者是計劃不切實際,或者是審計檢查不到位。因此,加強審計成本管理,應把握好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審計立項。按照經濟學的理論,如果一個項目的投入遠大于它的產出,那么這個項目就是不經濟的,是不值得去做的。審計也是如此,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項目安排是否合理。二是審計實施。核心是要明確目標,抓住重點。審計對象的情況往往比較復雜,僅憑一次審計就把全部問題都查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在制定好審計方案的基礎上,抓住主攻方向實施突破,切忌面面俱到。此外,還應關注審計人力成本。在審計資源的使用上,要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一個項目投入的審計力量過多,出現(xiàn)窩工,造成審計資源的浪費;另一種是審計力量投入不足,該查出的重大問題查不出,審計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等于白投,也是另一種浪費。
(三)推廣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審計的經驗、方法是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這些年來,許多審計人員在查處大案要案、加強綜合分析等方面都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方法,但沒有進行歸納總結和上升到成為理論。另外由于審計機關之間、審計機關內部人員之間缺乏交流,先進的方法沒能得到及時推廣。就象沙海遺珠,缺一根線串起來,加工成美麗的珠鏈。如查辦大案要案,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個單位那個人又查出了什么大案,但到底是怎么查的,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卻都不了解。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們把這些比較成熟的審計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推廣,將對審計實踐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例如武漢特派辦2003年實施的國債項目投資審計,積極探索實行國家審計、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三結合"的審計模式,在擴大審計覆蓋面、提高審計成果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一模式得到審計署投資司的肯定,可能會在今后的投資審計中推廣。因此,應采取各種方式,加強審計方法的歸納、總結和交流,在審計實踐中積極推廣,使個人方法變成審計共同的財富,使單個的成功經驗變成集體的巨大力量,可以大大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益。
(四)加強審計質量管理,積極實施全過程審計質量控制。建立和實施科學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是加強審計管理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結合落實五年規(guī)劃,審計署研究制定下發(fā)了《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其核心就是對審計項目實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貫徹落實《辦法》規(guī)定,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須提高審計風險意識。我們必須認識到,政府審計也有風險,與社會審計相比,政府審計的風險更大。因為社會審計畢竟是局部的、微觀的,而政府審計著眼點高、宏觀性強,審計出現(xiàn)重大錯失造成的損失也會更大。二是建立并完善審計工作分級負責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明確責任,分擔風險。在審計準備階段就要明確參審人員的職責,審計組長、主審、一般審計人員,都要各負其責,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三是增強做好審計基礎工作的自覺性,重點抓好審計工作底稿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是反映審計成果最基本的載體,編好其實不難,無非是審計取證完整、引用法規(guī)恰當、審計定性準確,就怕不重視、不認真。四是嚴格執(zhí)行審計復核制度。建立并健全主審、審計組長、專職復核機構三級復核制度,特別是審計組內部復核,不能當作是可有可無的例行公事。五是高度重視審計日記編寫。要提高對審計日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將其作為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舉措,不折不扣地遵照執(zhí)行。
總之,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永恒的話題,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過提升審計成果質量來不斷提高審計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