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30 蘋果版本:8.7.3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臺灣稅制

來源: 編輯: 2004/02/24 16:58:52 字體:
    中國臺灣實行的稅收制度。1949年以后,臺灣稅制隨著經濟發(fā)展和客觀形勢的變化,經歷了1950年、1958年、1968年和1986年四次較大規(guī)模的改革。

    1950年改革的重點是整頓稅制。改革前臺灣的稅收制度,大都沿用日本占據時代舊制,以戶稅為中心,同時夾雜當局從大陸帶到臺灣的一些制度,極為混亂、繁瑣。為求得財政平衡,遏制通貨膨脹,當局從整頓稅收,改革稅制入手,成立了“稅制改革委員會”,廢除原有稅捐種類及攤派稽征方法,制定稅捐統(tǒng)一稽征辦法;將戶稅與所得稅聯鎖課征;建立營利事業(yè)所得稅,推行商業(yè)會計方法,實施統(tǒng)一發(fā)票制度,頒布稅種表,強化征管。

    1958年改革的目的是吸引外資,鼓勵出口,建立以直接稅為中心的稅制。1958年成立“賦稅研究小組”,研究提出方案,1960年頒布,1961年生效。主要內容有:制訂《獎勵投資條例》,把稅收減免作為吸引投資的主要手段,對省內新辦企業(yè)5年內免征所得稅;全面修訂“所得稅法”,建立所得稅自行申報制度,推行藍色誠實申報制,并增列標準扣除額,2年定期存款免稅;對可供出口的物資課以較重稅收以抑制島內消費,對出口物資予以退稅;降低原料進口關稅,提高成品進口關稅,出口退還關稅。這次改革對提高儲蓄及就業(yè)水平,加速資本形成,經濟結構轉為外向型,以至于“經濟起飛”,都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1968年改革的重點是調整稅制結構,增加稅收收入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保持經濟快速增長。

    1968年成立“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提出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有:調整所得稅累進稅率結構;評估與修正《獎勵投資條例》;改進貨物稅稽征方法;實施加值型營業(yè)稅;設立財稅資料中心,應用電腦處理納稅資料等。這些方案大部分很快被當局采納,也有的如加值型營業(yè)稅到1986年才實施。

    1986年改革的目的是優(yōu)化稅制,加強管理。1986年成立“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以兩年時間對稅制進行全面評估,提出76項稅改建議。主要有:綜合所得稅擴大稅基辰縮減免;營利事業(yè)所得稅避免雙重課征;縮小貨物稅課征范圍;土地增值稅改用比例稅率;關稅對農產品采用季節(jié)性浮動稅率;開征能源稅與污染稅等。這些措施多數尚未出臺。臺灣全部賦稅收人分為稅捐收入和公賣利益兩部分,目前約占全部財政收人的2/3。稅捐收入目前主要包括:所得稅(包括綜合所得稅和營利事業(yè)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證券交易稅、營業(yè)稅、印花稅、使用牌照稅、土地稅(包括地價稅、田賦和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娛樂稅、關稅等。1994年度,賦稅收入為11243億新臺幣,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18.1%;賦稅收入中稅捐收入的比重為94.5%;所得稅、土地稅、營業(yè)稅、貨物稅和關稅 5個稅種的收入即占稅捐收入的86.1%,其中所得稅占25%,高居第一。80年代以來,直接稅收入比重直線上升,1980年度稅捐收入中直接稅和間接稅的比重分別為 36.1%和 63.9%,到1994年度則分別為55.08%和44.92%。1994年度稅捐收人中,“國稅”、?。ㄖ陛犑校┒?、縣(市)稅收人分別占53.8%、21.6%和24.6%。1994年度各稅課征費用相當于實征凈額的1.7%。

上一篇:臺灣田賦

下一篇:臺灣稅務機構

免費試聽

  • 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價值管理

    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價值管理免費聽

  • 中國18稅種詳解與實務應用

    中國18稅種詳解與實務應用免費聽

  • 科技研發(fā)企業(yè)財稅管控與經營管理特訓專題

    科技研發(fā)企業(yè)財稅管控與經營管理特訓專題免費聽

限時免費資料

  • 每日新聞/問答

    每日新聞/問答

  • 每周稅訊速遞

    每周稅訊速遞

  • 月度法規(guī)匯編

    月度法規(guī)匯編

  • 年度法規(guī)匯編

    年度法規(guī)匯編

  • 增值稅匯編

    增值稅匯編

  • 所得稅匯編

    所得稅匯編

掃碼關注我們

掃碼找組織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