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11 蘋果版本:8.7.11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2014年經濟師考試教材《初級金融》輔導:貨幣形態(tài)的發(fā)展演變

來源: 正保會計網校 編輯: 2014/04/07 16:30:21 字體:

文章摘要:2014年經濟師考試教材《初級金融》輔導:貨幣形態(tài)的發(fā)展演變

貨幣形態(tài)的發(fā)展演變

考核內容:

貨幣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三種形式:商品貨幣、代用貨幣和信用貨幣。

1、 商品貨幣

2、 代用貨幣

3、 信用貨幣

具體內容如下:

一、商品貨幣

(一)含義:又稱足值貨幣,兼具貨幣與商品雙重身份,執(zhí)行貨幣職能時是貨幣,不執(zhí)行貨幣職能時是商品;且兩種用途時價值相等。——貨幣職能:區(qū)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二)類型:

1、實物貨幣:貨幣形式發(fā)展最原始的形式,缺點不易攜帶、存放。體積笨重難攜帶,質地不勻難分割,容易腐爛難儲存。如:牲畜、糧食、布匹、貝殼、珠玉。

2、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是典型的足值貨幣;普遍可接受性、價值穩(wěn)定性、價高量小、耐久性、均質性、可分性。如:金銀。

(三)特征:

1、本身具有十足的內在價值;糧食內在價值表現(xiàn)在外在的使用價值上——可以充饑;

布匹內在價值表現(xiàn)在外在的使用價值上——可以制衣。

2、與其他商品進行交換時,是以自身所包含的實際的商品價值與其他商品進行交換的,所以稱為,以商品的內在價值量的大小決定交換的比例。

二、代用貨幣

(一)含義:是指代表實物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一般由政府或銀行發(fā)行的紙幣或銀行券,代替金屬貨幣加入到流通領域中。如:交子。

備注:代用貨幣與商品貨幣中——金屬貨幣之間的關系:

1、代用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但是其背后有充足的金銀貨幣或者等值的金、銀條(塊)作為保證,代用貨幣的持有者,有權隨時到政府或銀行將其兌換為金屬貨幣——金銀。

2、所以——代用貨幣本身的價值雖然低于其面值,但是公眾持有代用貨幣就等于具有了是指貨幣的請求權。

3、舉例:代用貨幣最早出現(xiàn)在北宋,樹皮紙做成的貨幣—交子。

——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二)特征

1、成本低、易攜帶、節(jié)省稀有金銀、能克服金屬貨幣在流通中產生的“劣幣驅逐良幣”現(xiàn)象。

(劣幣驅逐良幣——也稱格雷欣法則。是經濟學中的定律。該定律歸納: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鑄幣——“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之后,人們就傾向于將那些足值貨幣——“良幣”收藏起來。最后,良幣將被驅逐,市場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幣了。)

2、本身價值低于面值,但持有它等于具有實質貨幣的要求權。

三、信用貨幣

(一)定義:是以信用為保證,通過一定信用程序發(fā)行的,充當流通手段與支付手段的貨幣形態(tài),是貨幣發(fā)展的現(xiàn)代形態(tài)。

(二)信用貨幣的產生:

1、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崩潰的結果。

2、現(xiàn)代經濟中的信用貨幣發(fā)行主體是銀行,其發(fā)行程序是銀行信貸程序。

3、信用貨幣與貴金屬貨幣脫離關系,不可兌換貴金屬貨幣。(信用貨幣與代用貨幣的區(qū)別)

其本身價值遠遠低于所代表的貨幣價值,所代表的貨幣價值可能發(fā)生貶值或升值。

信用貨幣的管理貨幣性質——國家可以通過對銀行體系的控制來控制和管理信用貨幣。

→→所以,現(xiàn)代經濟中信用貨幣發(fā)行的主體是銀行,發(fā)行的程序是銀行信貸程序,由國家賦予無限法定償還能力,并強制流通。

4、形式:商業(yè)信用貨幣(商業(yè)票據(jù)如期票和匯票)、銀行信用貨幣(銀行券)、國家信用貨幣(紙幣),還有通貨和銀行存款。——詳見金融企業(yè)的資本與負債業(yè)務章節(jié)

(三)特征:一種信用符號,已與黃金完全脫離;債務貨幣;強制性;管理貨幣性。

(四)發(fā)展趨勢:電子貨幣(P4,“儲值”,及發(fā)行主體的多元化—銀行、金融、非金融機構。)

【2010試題,單選】

下列貨幣形態(tài)中,屬于代用貨幣的是( B )。

A.貝殼 B.交子

C.金幣 D.人民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的三種形態(tài)舉例。

AC分別屬于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而D屬于信用貨幣,B屬于代用貨幣。(參見教材P1、2)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