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9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全國碳市場)開市滿兩個月。作為我國落實“雙碳”目標的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和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開市以來,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超過845萬噸,累計成交額超4億元。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承載著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的重任,全國碳市場發(fā)展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一點,當前亟須完善相關制度設計,通過推動機構投資者入市等多措并舉,活躍市場交易,助力市場功能進一步發(fā)揮。
全國碳價跌破首發(fā)價
7月16日,2162家發(fā)電企業(yè)被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當天,全國碳市場以48元/噸的開盤價上線。兩個月以來,碳市場價格一路下行,9月15日收盤價為45元/噸,已跌破啟動之初的開盤價。
成交方面也是一路萎縮。7月16日成交量高達410.4萬噸,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9月15日成交量僅為50噸,成交額僅有2250元。其中,8月16日和9月6日的成交量均僅有10噸,當天市場成交額均沒超過1000元。
總的來看,截至9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845.14萬噸,累計成交額4.17億元。
“開盤以來,碳價下降趨勢比較明顯,盤面價格基本在往下走,這幾周交易量也從幾萬噸下降到幾噸。因為交易產(chǎn)品(中國核證自愿減排市場,CCER)和參與主體(機構)都沒有放開,單一市場缺乏流動性,這樣的盤面表現(xiàn)很正常?!币晃惶际袌鲂袠I(yè)分析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說。
該分析師說,今年煤價比較高,電力企業(yè)經(jīng)營壓力挺大,企業(yè)若在碳方面存在富余,出售意愿還是比較強的。不過,從盤面看,目前市場上買方比較少,因為碳價在下降趨勢中,買方的觀望情緒比較濃。
中創(chuàng)碳投首席分析師陳志斌表示,由于前兩個月納入企業(yè)未完全進場,碳市場中可交易量并未完全覆蓋,而已進場企業(yè)可交易量大部分已完成交易,導致現(xiàn)階段市場出現(xiàn)短暫疲軟。未來全國碳市場仍舊有較大交易空間,隨著納入企業(yè)全部進場,碳價或將迎來新一輪行情。
專家呼吁完善體制機制
相比國內碳市場成交冷清的情況,海外各大碳市場卻爭相創(chuàng)新高。中創(chuàng)碳投統(tǒng)計顯示,9月10日當周,自上一周歐盟和英國碳價突破60歐元/噸之后,由于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碳價攀升至62歐元/噸以上的高位。9月10日當周歐盟碳市場期貨成交量為1.78億噸,歐盟配額拍賣量為1142萬噸,英國碳市場周拍賣成交量為554萬噸。9月10日當周新西蘭碳市場碳價也大幅上漲,由42.7美元/噸上漲至46.7美元/噸,漲幅達9.5%。
在湖北經(jīng)濟學院低碳經(jīng)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孫永平看來,碳價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的是政府的減排決心。全國碳市場目前沒有形成很好活躍度和交易價格,背后反映的還是碳市場本身的體制機制問題。他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相關政策落地:一是增加拍賣量,活躍一級市場;二是擴大行業(yè)覆蓋范圍,增加交易主體;三是引入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增加市場流動性;四是引入碳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提高企業(yè)履約組合的靈活性。
“一個功能完整的市場,肯定需要有CCER,有機構投資者?!鄙昴芴伎萍加邢薰臼紫芯繂T戰(zhàn)雯靜對記者說,不少企業(yè)都在靜候CCER相關政策,包括CCER是否能用于全國市場今年的履約,CCER如何和綠電交易市場銜接等,希望盡快完善相關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場預期。
機構躍躍欲試
與全國碳市場同步運行的,還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7地進行的地方碳市場試點。在業(yè)內看來,由于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yè)比較單一,僅為電力企業(yè),所以近兩個月以來,地方試點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以上海為例,上海碳市場今年履約時間定為9月30日,隨著履約期的臨近,線上成交活躍程度明顯增加。數(shù)據(jù)顯示,9月10日當周,上海碳市場線上成交15.6萬噸,較上一周增加151.6%。碳價在40元/噸附近徘徊。
在北京碳市場,9月10日當周,碳價整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較上一周上漲36.4%,碳價自78.66元上漲至107.26元。其中,線上成交6.8萬噸,較上一周大幅增加;線下成交總量為19.8萬噸,較上一周增加92.2%。
一位行業(yè)人士對記者透露,受全國碳市場啟發(fā),很多機構關注到了碳交易,但又因為不能參與全國碳市場,所以不少地方市場就成了試水之地。一些地方試點中,最近兩個月以來的機構開戶數(shù)明顯增多。
Copyright © 2000 - 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