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經濟一體化理論和實踐的啟示

2008-08-03 17:16 來源:劉金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客觀進程,經濟一體化是為實現(xiàn)經濟全球化這一目標必經的歷史階段。幾十年以來,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不少理論與實踐案例應運而生,這對于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快發(fā)展中國經濟、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無啟示。

  中國應該加快經濟一體化進程

  1.經濟一體化有深厚的濟學基礎。

  經濟一體化有其經濟學上的內在合理性。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已經證明,基于比較優(yōu)勢和規(guī)模報酬遞增這兩大理由之上的自由貿易能極大地促進各國的生產效率和世界的總產出。當前,由于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傳遞用于協(xié)調和管理世界各地生產的信息及其處理成本大幅下降,組織國際分工的成本急劇減低。正因為如此,各國有強大的動力參加這種國際分工。而且,參加的國家越多,平均成本可以降得越低。因為它們的產品可以面對更大的市場。采取閉關自守政策的國家必定只能以本國為市場,各種產品的產量不可能很大,因而平均成本必然很高,根本無法同參加國際分工的國家相競爭。同時,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入,各國間的依存度會逐步加強,這將迫使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另外,各國也日益意識到,世界雖然人為地分成許多政治單位,但從生態(tài)、環(huán)保、資源、和人文的角度看,地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因此,各國必須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和防止全球生態(tài)的進一步惡化。

  2.中國改革開放其實也是經濟一體化的過程。

  1978年以來,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增強,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目前,市場經濟新體制的雛形已基本顯現(xiàn),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已基本消失。2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際上也是經濟一體的過程。首先,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一方面是貿易額的增加,現(xiàn)在中國大陸已經是世界第十大外貿國;另一方面是隨著對外貿易國別和地區(qū)的擴大以及深度的增加,對外貿易依存度越來越大。其次,資本流動數量不斷增加。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資本流入國,同時,中國也開始適量對外投資。再次,加入國際經濟組織,參與國際經濟協(xié)調。目前,中國已經加入了包括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在內的國際經濟組織,同時加入了亞太經合組織這個準一體化的組織,不斷參與世界經濟和地區(qū)經濟的協(xié)調。因此,整體上看,中國改革開放本身也是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也正是由于這一過程的不斷推進,中國和世界的經濟聯(lián)系不斷密切,迫使改革開發(fā)的力度一步步加大。

  3.亞洲的現(xiàn)狀決定中國應該加快一體化進程。

  回顧上一世紀,我們發(fā)現(xiàn),亞洲如同一串散落的珍珠一樣,盡管次區(qū)域的經濟整合度已相當高,但整個亞洲經濟的一體化步伐卻仍相對遲緩,缺乏一根有效的主線將他們由聯(lián)起來。1997年之后,亞洲孤立的危險日益濃重,整合亞洲的壓力也日甚。

  和歐洲以及美洲的一體化相比,亞洲無疑已顯得落后了。亞洲至今沒有制度化的區(qū)域融合安排,長久以來,亞洲一體化的合作僅有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會議和高官會等,一直缺乏有效的談判機制。盡管在《漢城宣言》正式確立了APEC的宗旨和目標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qū)域貿易壁壘”。但從嚴格意義上講,APEC還不算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APEC的特色在于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xié)商一致、自主自愿。這一方面賦予了APEC求同存異、靈活務實的優(yōu)勢,但同時也帶來了清談氣氛過濃,缺乏多邊談判和制定多邊行動綱領的制度化約束的弊端。一體化的收益和參與者為其支付的成本、為其所承受的風險呈正比,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亞洲希望加速其一體化。就不能不增強談判機制和制度化約束色彩。亞洲內部曾經涌現(xiàn)出“東亞奇跡”,目前正被人津津樂道的則是“中國奇跡”,但區(qū)域經濟整合進展不大。亞洲內部存在紛繁的次區(qū)域板塊,例如東盟板塊。澳新板塊、“中國經濟”板塊、南亞板塊等,次區(qū)域的社會經濟合作也日趨頻繁,但亞洲明顯地缺乏推動者,如果這樣的狀況延續(xù)下去,則亞洲就可能仍是半個世紀前邱吉爾曾經說的那樣,亞洲?那只是個地理概念!

  4.一體化過程的推進有助于增加中國的國際空間。

  盡管美國也參加了APEC,但其有兩個明顯的用意:一是借亞太一體化對付歐盟;二是想利用自己在APEC中舉足輕重的作用遏制中國。同時,美國又在不遺余力地推進美洲一體化的進程:先是NAFTA的建立,解決了自己在北美一體化中的領導地位;另外,美國積極推動整個美洲的經濟一體化,西半球貿易會議宣布,將2005年1月1日定為完成從加拿大到智利建立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區(qū)的目標期限。美洲一體化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層次,歐美間在種族和人文方面存在千絲萬縷的傳承關系,而美洲和亞洲主要的經濟體又同時為APEC所覆蓋,因此其區(qū)域經濟整合如果順利,將給歐洲構成追趕的壓力。而對亞洲構成示范的壓力。這對中國拓展自身活動的國際空間來言是十分不利的。

  中國如何加快經濟一位化的進程

  就目前而言,中國需要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加深經濟一體化的力度。

  1.對外方面,通過各種手段,加快以中日為主的東亞經濟一體化。

  亞洲經濟一體化之所以發(fā)展速度不快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這一地區(qū)缺乏強勁的推動者,這使得區(qū)域競爭和區(qū)域融合不盡同步。歐盟中存在德法核心,美洲存在美加核心,但亞洲缺乏促成區(qū)域化的“凝聚核”。

  從經濟實力而言,中國和日本在東亞處于領先水平。盡管日本經濟已在呆滯的泥潭中掙扎了十余年,日本國民財富也在迅速縮水,但此類縮水主要是不動產和股票市值蒸發(fā)引起的,例如2000年土地資產縮水了76萬億日元,股票市值縮水了88萬億日元,這并沒有損害到日本經濟的根本。迄今日本人均GDP仍然高達3.76萬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其制造業(yè)也涌現(xiàn)了例如液晶顯示、光相關技術產品等一系列在2001年度增長達20%以上的行業(yè),并且在超精密技術產業(yè)方面仍居于全球領先。中國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目前從GDP而言位居世界第七。另外,盡管目前東盟成立已有30多年,但由于這個一體化組織的十個成員整體實力比較弱,產業(yè)結構方面又存在著很大的雷同,因此,現(xiàn)在看來,這一組織的經濟實力還不是太強。這樣看來,亞洲特別是東亞的一體化應該由中日來充當核心了。但是,由于日本國內某些勢力對二戰(zhàn)中侵略亞洲國家的歷史一直沒有徹底悔過,這使得亞洲國家對日本還存有很大戒心,這對東亞的一體化十分不利。另外,當前日本似乎正成為亞洲區(qū)域經濟的競爭對手,而非合作伙伴;仡1997年的亞洲危機,當時日本的大型銀行為盡力滿足巴塞爾協(xié)議的要求,全力從亞洲抽回貸款尤其是“君子協(xié)議”貸款,使得亞洲突然面臨巨大的流動性困難,是引發(fā)亞洲金融出現(xiàn)雪崩式災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從1997年起,日本對亞洲的貸款銳減了80%,對亞洲的海外直接投資則減半。這樣看來,日本經濟就不是日益整合于亞洲經濟之中,而是孤懸于亞洲經濟之外。

  筆者認為,現(xiàn)在要培育中日核心,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第一,依靠日本國內各界,敦促其政府對侵略問題徹底反省,盡快融入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但筆者估計,如果沒有其他外力的推動,這一進程將十分緩慢。第二,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同時應增強自身實力,迫使日本就范。具體來說,一方面中國應加強與東盟的合作。2001年11月5日在文萊召開了“10+3”(亞細安+中日韓)首腦會議。針對中國總理朱镕基正式提出的十年內建立起中國-亞細安自由貿易區(qū)(CAFTA)的建議,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對CAFTA表示贊同,認為“建立中國-亞細安自由貿易區(qū)機會千載難逢,我們決不能錯過”,其余的東盟諸國對該提議基本上沒有任何強烈的異議,這證明東盟各國對與中國的經濟的互補性表示一致認可。不僅如此,亞細安已開始進一步尋求與中國的政治合作和地區(qū)安全協(xié)作。泰國外交部長素拉吉表示同意并支持CAFTA的提議,并期待“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協(xié)作,使黃金三角地帶出產的毒品不再經由中國流向世界各地”。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同一首腦會議上,由日本倡導的全面支持美國的譴責世界恐怖主義的決議遭到亞細安的否決。另一方面,中國與韓國應加強一體化的進程。如果中國和東盟、韓國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各方收益都明顯增加時,將會迫使日本加入到東亞經濟一體化中。

  2.對內來說,中國應推進內部的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強自身經濟實力。

  要真正成為經濟一體化組織中的核心成員,自身的經濟實力要強于非核心成員。目前,中國總量與日本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從人均經濟指標看,不僅比日本差,而且與亞洲四小相比也遜色不少。因此,中國應在積極推動對外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通過內部的一體化,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具體來說,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積極推進兩岸四地的經濟一體化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同是一個國家,文化接近,語言一致,由于歷史原因,一直沒有實行實質的經濟一體化。由于香港、澳門都已經回歸祖國,因此,現(xiàn)在不少貿易障礙已經減少。對于臺灣,兩岸首先應該“三通”,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經濟的一體化。由于臺灣問題比較棘手,因此,應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擴大兩岸的貿易、投資,使得雙方經濟關聯(lián)性不斷增強,在此基礎上,通過臺灣民間力量給臺灣當局施加壓力,從而推進兩岸四地的經濟一體化。

  第二,大陸應實現(xiàn)此區(qū)域的經濟一體化。

  目前,大陸的地區(qū)差距比較大,這對實現(xiàn)東亞的一體化是不利的。從歐盟的實踐看,由于一些成員國貧困地區(qū)比較多,因此,共同的財政預算給這些國家的份額比較大,這引起了其他成員國的不滿,不利于一體化的快速推進。因此,縮小國內地區(qū)差,減少地方保護主義,首先實現(xiàn)大陸自身的一體化十分必要。

  筆者認為,當前,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實現(xiàn)大陸的經濟一體化:(1)加大西部大開發(fā)的力度。主要應通過輸入技術的手段提高西部的經濟實力。(2)加強邊境地區(qū)的次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邊疆地區(qū)的經濟。以加快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次區(qū)域的經濟一體化,強化相對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為經濟總量的增加做出更多貢獻。

  加強對及全球化的研究,攏出解決途徑,為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掃清理論障礙

  隨著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發(fā)展,其弊端也日益顯現(xiàn),如出現(xiàn)“馬太效應”,窮國愈窮,富國越富,國家間的貧富差距在擴大。在當前的一些有關一體化和全球化的世界性會議上,出現(xiàn)了不少反對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呼聲,這是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不和諧音。近來,隨著這種噪聲的加大,對一體化的阻礙也在加劇。因此,如何對付反對意見,是當前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個問題。在國內,盡管還沒有這種強烈的反對之音,但中國只要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一體化,對此問題未雨綢繆進行前瞻性思考同樣有重大意義。筆者認為,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到解決辦法,應注意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采取兩分法,找到真正的癥結。在熱那亞會議上,示威群體中,一類屬于嚴格遵守行為準則,真正反對一體化和全球化造成的不公正現(xiàn)象的;另外一類人則是對一體化和全球化持完全的反對態(tài)度,并采用暴力手段表達他們對渴望財富的訴求。對于前一類人,我們應該傾聽其聲音,找出解決不公平的辦法;對于后一類人,應予堅決反對。

  第二,認真研究對一體化進程中如何對待弱小方。一體化和全球化面臨的挑戰(zhàn)在于不平等,包括富裕程度的不一致和政治、社會、經濟力量的不對稱。但對待弱小方,是采用“造血”(技術、資金等要素配合使用)還是“輸血”(直接給予資金等),要估算總成本,對待不同的對象測算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