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避稅·稅收籌劃

來源: 編輯: 2005/08/25 10:58:05 字體:
  稅收與死亡一樣,不可避免。但誰也不愿多繳稅,因為在總收入一樣的條件下,稅繳多了,利潤必然會減少。為了增加利潤、減少支出,有人偷稅,有人避稅(非法避稅),還有人進行稅收籌劃(合法避稅)。

  凡偷稅總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即使僥幸逃得了一時,也逃不了長久,因為這一次查不出來,不等于下一次查不出來。俗話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一旦被查出,不但要追繳稅款及滯納金,還要被處以罰款,如果構成偷稅罪,還要承擔相關的刑事責任。這樣一來,不但經濟上損失慘重,而且聲譽上也會遭受影響。劉曉慶稅案就是前車之鑒。

  于是就有人主張避稅。避稅,有非法與合法之分。非法的避稅,違背了稅法制定的意圖,弄不好很可能釀成偷稅。轉讓定價是避稅的主要形式,無論是外資企業(yè)還是內資企業(yè),凡是能通過轉讓定價降低稅負的,誰也不會放棄這個絕妙的機會。不過,把戲人人會做,各有巧妙不同。稅法規(guī)定,關聯(lián)企業(yè)之間發(fā)生的業(yè)務往來,如果沒有按照獨立企業(yè)正常的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影響應納稅收入或應納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合理調整。通過轉讓定價以降低稅負,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定價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導致得不償失。因為其行為本身已經違反了《稅收征管法》第36條的規(guī)定。既然這種避稅行為是非法的,我們當然要“反避稅”。

  最精明的做法莫過于合法避稅(legalavoidance)了,也正因其合法,所以人們更習慣于將合法避稅叫做“稅收籌劃(taxplanning)”。有人對中國稅務報等媒體上刊登稅收籌劃的文章表示不理解。而稅法專家們則認為:研究稅收籌劃可以間接地規(guī)范征納行為。偷稅好比盜竊,在趁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拿人東西據(jù)為己有,叫做“偷”。如果能合法節(jié)稅,還有誰會去偷稅呢?納稅人偷稅,稅務機關必然要對之處罰,企業(yè)被整垮了,稅收并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鼓勵人們進行稅收籌劃,實際上就是叫人們不要干偷稅和非法避稅之事。稅收籌劃的合法性,決定了其行為不會被禁止,也無法禁止。與其不禁止,還不如鼓勵。從表面上看,納稅人通過稅收籌劃,減少了國家的稅收收入,而這部分稅收按照現(xiàn)行稅法是可以不交的。換一個角度,雖然國家少了收入,可企業(yè)卻得到了實惠,企業(yè)做大了,國家的稅收才會同步增長。中國稅務報這一高明的做法,可謂“潤物細無聲”!

  征納關系從來就是一對矛盾。無論是外資企業(yè)、內資企業(yè),還是個體工商戶,凡是涉及稅收的地方,必然有人偷稅,有人避稅。納稅人考慮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而稅務機關則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因此,有偷就有查,有避就有反。在實際操作中,稅務機關應當對這些行為加以區(qū)分,對偷稅行為,應當嚴查重罰,殺一儆百;對避稅行為,權威部門應當及時研究制定相應的征管措施,以阻塞稅收征管漏洞;對稅收籌劃行為應當鼓勵和提倡。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維護國家利益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使稅收征管沿著規(guī)范化的軌道前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