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很遠,家很近
連著幾天陰雨,氣溫節(jié)節(jié)下降。走在繁華的西關什字,明顯地感到街上的行人少多了。連廣場上那尊銅雕的“熱冬果”雕塑前,也變得冷清起來。一條矮板凳,在那兒空置著;一位身著粗布大襟、翹著山羊胡的老人,笑容滿臉地微彎下腰,正從鍋中往碗里盛“熱冬果”;一個穿對襟衫,前頂僅留下一小撮頭發(fā)剃成葫蘆瓢狀發(fā)型的小孩,食指含在嘴里,盯著那碗“熱冬果”的眼睛,滿念期待……
這座獨特的民俗雕塑,建在這里也就四年吧,可它已經成為地標性的一個標志。平日里,這兒很熱鬧,而且在這兒佇立的都是等待約會的人們?墒沁@一天卻很清冷,沒有人坐在小板凳上等待,也沒有玩皮的孩子們去摩挲小男孩的“禿瓢”,只有三三倆倆偶爾在商場門前路過的人,遠遠地投來漫不經心的一瞥。
站在“熱冬果”雕塑前,望著那小孩被摩挲得锃亮的“葫蘆瓢”,還有老人下巴上那把被捋得锃亮的“山羊胡”時,忽然覺時光悠遠起來。放慢腳步,當路過劇院門口,從燈火通明的夜市穿過時,那些聲色、那些味道,讓我忽然覺得這座城池距我很遠。
突然想去夜場,便就近去了同事曾帶著我去過的一個地方。進去一看,象我這樣的中年大叔不是很多,坐在吧臺喝了一杯后,又覺得一個人在兒這很別扭,便又出來,到街邊的啤酒攤上,要了一瓶酒坐下,望著冷清的攤位發(fā)呆。車流、高樓、夢幻般迷一樣的色彩、燈光,虛飾著什么,是城市的文明嗎?文明又是什么?自忖時腦海中冒出這樣一個念頭:人生不過百年,所以人類注重的都是“現(xiàn)世”的利益得失;正因為此,文明就成了人類走向摧毀滅的開始。文明是一列剎車失靈,慣性十足的列車,終有一天要沖出規(guī)道。
再以人性化的目光打量地球,把地球當做一位超級巨人來看待時,才發(fā)現(xiàn)那些城池,只不過是巨人身上的癰疽而已;還有那些不斷增多、延伸,被拓寬、硬化的道路,列布成巨人身上或深或淺、縱橫交錯的刀傷!我發(fā)現(xiàn)我一直生活在癰疽里。而癰疽中潰爛、腐臭的氣息包裹著我,腐爛著我,最終我也潰爛、腐臭——我是癰疽里的那一根病菌呢?
也許有時我是偏激的,但并不偏執(zhí)。有幾位朋友談到了我的文字,談到了我的博客。說文字很真誠,很淡然,圖片也很美。我說那些花,都是我院子里的花草(當然不是我,是房東種植的),順手拍下來貼在博客上,有點紀念、懷念的意思;那些文字,都是我的一些真實想法與感悟,但無論詩還是文,都是文學創(chuàng)作,千萬別當日記去讀。也許這些文字有我的氣味、氣息,還有我生命的一些痕跡、溫度,但那畢竟不是我生活、情感、思想的全部,它們說白了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些片段或碎片:有靈魂的輕嘯、有世俗的嘆息、有痛苦的呻吟、有歡樂的高歌……我對朋友說,如果說對于文學于我是一種功利行為,那么當是在許多年前,而不是現(xiàn)在。
想起了朋友,想起了院中的花草,又想起了家。那么家呢?
在伏龍坪邊上的一個小院中,我寄居的九米齋(兩間平房),便可稱之為家吧。這個家,不只是一個物象,而是生命里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跡;腥粢环嫳凰荩栏珊蟮臐n印不但無法退去,而且還會隨著時光的位移,愈來愈變得清晰。九米齋,便是我生命畫圖上無法退去的水印。因為初到這個城市時,一圖起居方便,二圖經濟實惠,找房租時就看中了這個小院,先租了一間,謂之“九米齋”。后來大兒子常在周日領一幫同學上來,再后來也領同事朋友上來;三年后,妻子、小兒子也來了,又租了一間,這兒,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家:兒子心目中的家。那是一家四口在同一個城市共同生活、最美好的一段(兩年)日子。兩年前,大兒子先離開了這個城市,去上海謀求發(fā)展;年初,小兒子也遠走吉林,F(xiàn)在,只有我和妻子還住在九米齋。近兩年,先后幾次動了搬“家”的念頭,但最后都放棄了這個想法。我覺得自已已稔熟了這個小院里的一切:花草、小貓、小狗,還有門口那兩棵樹(一株棗樹、一株沙果樹)。這里有親情的記憶,有“家”的溫熱,最重要的是,這里的鄉(xiāng)居氛圍、氣息適合于我。我想若干年后,兒子也不會忘記在伏龍坪居住的日子,那是打在他們青春年華的一段記憶與烙印,有苦、有樂。
也許是想把“家”的感覺繼續(xù)留在伏龍坪,所以在九米齋住了七年天氣一直未動。而每次見到一些朋友時,他們總是問我是否在這個城市買房。我告訴他們,若干年后,我會回到快樂“老家”。雖然這些年一直生活在這個城,但總覺得是陌生的。也許在這個年齡,已經難能敞開心扉,很難結交新的朋友緣故吧,故此在這個城能稱之為朋友的人不多。我是這個城市的過客,我知道自已終究要回去:哪里有親人,朋友;哪里,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想起家,想起父母,一時覺得家很近。原來,這個家一直就在我心里呀。千里之外的家,那一刻與我沒有距離。家,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不是地理上的。
地理上的距離,是一種尺度、一種量化的格式;千米、米、厘米、毫米、微米,公里、市里、海里,丈、尺、寸、英尺等,表示遠或近的長度單位還有很多。這種距離,現(xiàn)代的科技手段或交通工具,都能將其拉長或縮短,但在另一種距離面前,這些高科技手段卻顯得是那樣無能為力。這種距離,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的遠或近,不是地理上的,而存在于心里。譬如有些人在同一個城市,甚至天天見面,竟會覺得很遠;有些人天各一方,即使幾年不見,但一想起他(她)時依然覺得很近。這種距離,只是一種感覺、感受,而這個距離,才是生命里最無奈的東西。
城很近,感覺卻遠;家很遠,感覺卻近。人就是這樣奇怪的一種動物。親人,朋友,也許就是我們情感驛站的最后歸宿。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