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日報報道,在經歷冷清的“金九銀十”之后,樓市在年底回暖,呈現(xiàn)淡季不淡特征。中國指數研究院發(fā)布的指數顯示,11月百城住宅均價連續(xù)6月環(huán)比上漲。不少業(yè)內人士稱,隨著成交量、價雙雙走高,全年房地產或將在“暖冬”中畫上句號,樓市整體價格微漲已成定論,不過在樓市調控政策效力之下房價暴漲的局面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2月4日的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專家指出,房產稅或將成為全國樓市調控的新方向。
同時,對于廣受關注的公積金調整政策,人民日報3日報道稱,現(xiàn)行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持續(xù)了相當一段時間,有望明年正式公布。
樓市現(xiàn)“暖冬”:價格整體微漲
中指院數據顯示,1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791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0.26%,自今年6月止跌后連續(xù)第6個月環(huán)比上漲,漲幅較上月擴大0.09個百分點。同比來看,全國百城住宅均價連續(xù)第8個月下跌,跌幅為0.46%,比上月縮小0.54個百分點。
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價為15686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0.39%,漲幅超出百城平均水平0.13個百分點。
“從各個購房群體來看,剛需購房者是對政策最為敏感,但近期一直未有明確的政策收緊信號傳出,市場預期落空,前幾月觀望的購房者隨即入市,推動了小戶型成交占比增加。”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張旭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觀望的部分需求可能會在年內入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房價反彈的風險。
他認為,今年全國樓市價格經過緩慢的回升開始逐漸接近歷史高點,而部分重點城市的價格甚至超過了調控前。尤其11月份全國市場的升溫,導致了市場價格上漲的趨勢得以延續(xù)。
事實上,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目前樓市整體價格繼續(xù)微漲已成定論。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同樣向南方日報記者指出,在土地價格及溢價率都明顯上漲的情況下,開發(fā)商的定價也會水漲船高。
調控新方向:房產稅擴容
樓市調控以來,中央不斷祭出包括限購等在內的多項政策,樓市調控取得一定成效,同時,為防止房價反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2月4日的會議上也再次強調,要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此前,中央領導對樓市的調控都是用‘堅持’‘保持’,這次的‘加強’充分說明對其的重視,預示著明年房地產調控基本沒有放松可能。”張旭分析指出。
人民日報7日亦撰文指出,許多地產商期待黨的十八大后政府調控樓市的力度能有所放松,然而最近來自高層的信息顯示,他們的期望要落空。國家嚴厲的調控政策有效抑制了樓市過熱,表現(xiàn)在投資和投機性需求基本被擠出市場,房價上漲趨勢得到控制。
高緯環(huán)球中國區(qū)董事總經理張良軍認為,黨的十八大透露出積極的政策信號,中國經濟要逐漸擺脫對地產的依賴,回歸到實體經濟層面,這是健康發(fā)展的前提。
對于樓市調控政策的方向,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提出,要統(tǒng)籌推進房地產稅費改革,對房地產交易環(huán)節(jié)征收的有關稅種進行簡并。認真總結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經驗,研究逐步在全國推開,同時積極推進單位房產的房產稅改革。房地產界普遍推測,房產稅或將成為全國樓市調控的新方向。
在此背景下,有消息稱,目前湖北、湖南、海南、廣州、杭州等地均已為開征房產稅做準備,同時,市場也開始將焦點聚焦在擴容房產稅的模式以及稅基、稅率的高低標準等許多具體問題方面。
“根據國外經驗,比如美國房產稅一般在物業(yè)評估價的0.5%-1%.”西南財大經濟學院副教授劉璐針對房產稅征收標準稱,如果按1%的標準征稅,房屋價值100萬元,每年可能要交1萬元的稅,從長期來看,這個成本不低。
“而從地方收入來源來看,土地出讓金的占比很高,而目前試點的上海及重慶的房產稅額度都非常少。所以,后期房產稅擴大化甚至對二套以上住房全面收取的可能性非常大。”張大偉稱,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居民的財產收入以2-3套房產形式存在,房產稅的擴圍可能會對這部分人影響比較大。
政策微調:公積金條例明年修訂鼓勵剛需
目前,全國各地都出現(xiàn)調整公積金政策的舉動,對此,人民日報在3日題為《地方先行,尋路公積金改革》的報道中給出的評價是,“地方的這種政策調整,逐漸為進展緩慢的全國公積金制度改革描繪出大方向”。并透露《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持續(xù)了相當一段時間,有望明年正式公布。
該報道稱,“《條例》的修訂應該著眼于簡化公積金辦理手續(xù)、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縮短審批的時間。同時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公積金的貸款額度,并適當延長公積金的貸款年限等。此外,應與金融機構協(xié)商,在某些情況下進一步降低公積金的貸款利率,鼓勵人們使用公積金。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40個城市調整了公積金政策,這些調整的共同點是“降低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的門檻、提高使用率、并適度擴大適用范圍”。
張大偉認為,公積金政策是為數不多的地方政府可以自行決策的樓市調控政策,公積金政策松綁對緩解自住購房者入市壓力有比較大的作用。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不僅可以對市場釋放微調信息,也不會影響限購限貸的政策底線,也是地方政府微調的最容易執(zhí)行辦法。
在各地對公積金政策的諸多調整中,公積金“異地互貸”和“異地提取還款”政策格外引人關注。目前,全國范圍內實現(xiàn)公積金互貸的,僅限于同一省份的幾個城市之間。如先行改革的遼寧、珠三角、長株潭三地,都是彼此經濟聯(lián)系緊密的城市群,廣東省內公積金互貸的城市從2009年的8個增加到今年的9個城市。
“公積金異地互貸相當于擴寬了資金來源渠道,降低了購房成本。特別是對于異地就業(yè)和工作時間較短的純剛需,是明顯的利好政策。”張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