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明報》報道,A+H股上市公司今年起可以“二選一”,只須提供單一份中國內地會計準則財務報告,省卻提交國際會計準則報告。據統(tǒng)計至今有約17家公司選用中國內地準則報告,大多屬中型公司,占H股公司總數約一成。有會計師行合伙人認為,數目比預期少,因為大型公司仍要照顧海外投資者需要,不敢立即放棄國際會計準則報告。
數目遜預期多為中型公司
A+H股公司過往要提交內地及國際會計準則兩份財務報表,港交所去年宣布認可內地審計準則及核數師,A+H股公司只需預備一份財務報表,任選采用內地或國際會計準則。而H股也可選擇提交內地審計準則的財務報表。
首只國企股青島啤酒去年底率先公布選用內地審計準則報告,僅保留普華永道負責審計工作。隨后有上市公司陸續(xù)公布采納內地會計準則,解雇了負責國際準則報告的核數師。據統(tǒng)計截至4月15日,有17家公司響應,多是中小型H股,占去163只H股中的10%。市值較大的是紫金礦業(yè)、青啤、濰柴動力、中鐵建等。這些公司大多表示,選用中國審計報告可以減省成本。
但市值最大的首25家H股公司,包括建行、工行、中石油等多家銀行和石化業(yè)國企,至今還沒有表示會放棄提供國際會計準則報表;中國外運3月宣布更換核數師時,也說明仍維持制作兩份財務報告。
料數年后見大企轉中國會計
為多家A、H股公司處理核數工作的信永中和,其(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副管理合伙人盧華基表示,“二選一”的反應較預期低。他原先估計有三、四成公司會轉用單一報告,現(xiàn)時只有約一成。他了解曾經有投資者在投資者會議上,向公司反映如轉用中國內地會計報告,會有較大疑問。盧華基指出,有較多海外基金股東的大型國企,擔心海外投資者未必很快適應內地準則報告,因此采取觀望態(tài)度。他預期三至五年后,才會有大型公司轉用中國內地準則報告。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部分小股東早已適應中國內地準則的報告。“內地有季度報告,如果要投資內地公司,早已習慣看內地的季度報告,否則等到香港的中期業(yè)績,數據會落后。”
譚紹興稱,國際及中國內地會計準則報告分別不大,但有個別生意指標的計算方法不同,數據上會有差異,提醒小股東看中國內地會計報告時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