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建功
13年前,我的父親因突發(fā)腦溢血在張家界的一家賓館里病故。我趕去料理完后事,在歸途的飛機上,寫了悼念的文章。我寫了他作為一個經(jīng)濟學者曲折坎坷的一生,然而誰也不知道,我故意回避了一個話題,那就是,父親如何作為一位父親。
其實,作為一個父親,他也給我留下過許許多多催人淚下的感動。比如在我12歲生日的那天中午,父親忽然遞給我一本存折,讓我把里面僅剩的一元錢取出來。我不會忘記這個日子。因為在那個年代,一元錢,是銀行開戶的基數(shù)。因此,營業(yè)員問我:“都取了?銷戶嗎?”我不得不掩飾我的羞愧,含含糊糊地“啊”了一聲,拿了錢,匆匆離開;氐郊,我把一元錢交給父親。父親卻從口袋里又拿出一元錢來,給我和姐姐一人一張,說:“你們到商店去,一人買一塊桃酥吃吧。”那是20世紀60年代,不堪回首的“三年困難”時期。那是月底,家里正缺錢的日子?赡怯质嵌嗝聪忝赖奶宜职,我把它細細地含在嘴里,讓那酥香的渣渣兒一點一點在舌尖上融化……父親就這樣取出了存折里的最后一塊錢,給兒子過了12歲的生日,F(xiàn)在,當我在電腦鍵盤上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淌。然而,13年前,看著父親躺在火化爐前的鐵匣里,被緩緩地推進去的時候,盡管有無數(shù)類似的細節(jié)就像身后被風卷起的銀杏葉一樣,在我的周遭飛舞起來,我還是像一個陌路人一樣站在父親遺體旁。最后一刻,火化工問:“家屬還看最后一眼嗎?”我默默地搖了搖頭。我瞥見他投來的詫異的目光。這鐵石心腸,就連我的妻子都感到詫異。偶爾提起我面對生離死別竟毫不動容,妻子仍怪怪地看著我。
只有我自己知道這鐵石心腸的來由。
我在家鄉(xiāng)廣西北海市出生的時候,父親游學廣州,隨后又走得更遠,到北京做了中國人民大學的講師。直到1957年他回到家鄉(xiāng)接全家移居北京時,我才見到他,那時我已經(jīng)8歲。屈指算來,那一年,他也才28歲呀。父親歸來前,我已經(jīng)無數(shù)次翻開祖母抽屜里的相冊,偷偷看過他挺拔的身影。父親歸來在那小小的城市無疑引起了轟動,因為我看到他一次一次應(yīng)邀赴宴。盡管在父親面前,我仍然是羞怯的,內(nèi)心卻希望父親為自己所“獨霸”。這就成為他每一次出門我都要偷偷尾隨其后的原因。
一次尾隨的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請我父親一起進酒樓的,是我的姨夫,這使我終于找到了一個撒潑使性兒的理由,我回來跟祖母又哭又鬧,責問父親為什么和姨夫吃飯都不帶上我。一個時辰之后,父親回來了,祖母還摟著我又哄又勸。見兒子回來,祖母便把兒子“訓斥”一番,“命令”他承諾以后一定不得擅自行動。父親沒有回應(yīng)祖母的話,冷冷地看了看我,突然一把把我從祖母手中奪過,扯到院子里便打。今天,我已經(jīng)記不得打得重不重了,長大后讀了《紅樓夢》,知道自己挨的要比寶玉輕得多,更知道大概中國的兒子們,都難逃這一劫的。惟其如此,這個家才可奠定父嚴母慈的倫;。
就這樣,父親終于成長為一個中國的父親。
而我,則永遠遠遠地站在鴻溝的另一端,肅然地看著他。
甚至直到陰陽兩隔的最后時刻。
不過在這一點上,最終,我還是要感謝我的父親,因為是他,使我決心做一個別樣的父親。
至少,至今,我沒有對自己的女兒有過絲毫的斥責,更不要說責罰和打罵了,甚至在她少不更事時,灌藥之類的事都沒發(fā)生過。有一次,我甚至和眼淚汪汪的她討論了半個小時,直到她心甘情愿地張口把藥吞下去。
現(xiàn)在她活得健康、快樂,學業(yè)優(yōu)秀。
阿彌陀佛,她應(yīng)該感謝她祖父對她爹的那頓暴打。